第二十六章 第一场(1/4)

云板敲起后不久,考试正式开始。而各考生自进入考房那一刻,就被尽数锁在里边,要在这狭小的空间中奋战一整天。

没让张敬修等多久,一名书吏就拿着套封装好的试题卷纸,考房门上的小窗丢了进来。

这卷袋中间夹了油纸,可以防潮和防湿。

第一场共有七道题,头三道四书题,后四道五经题。实际上卷纸中,共有五经题二十道,而每个考生只需选取其中一经之题答了即可,故只需答四道五经题。与童试、院试不同,乡试按考生所选本经分好改卷,同考官阅卷也是按五经派房。

当然,这选题并非是考生临场时选,而是在考试前两天,考生就要去顺天府衙门,把姓名、籍贯、年甲、祖上三代姓名,以及所考本经一并报上去,由衙门书吏将这些信息写在答纸上,用印记好,再发给考生本人。

因此,所有考生拿到试卷后,就不必再填写姓名等信息,上来直接看题构思即可。

当下,张敬修撕开卷袋,取出里面的卷纸读起题来。

他的本经是《尚书》,所以选的是书经四道题。只是依着科举重首场,首场重首题的惯例,头三道四书题最为重要。只要这三道四书题答得好了,基本上就能被考官取中。其次便是四道五经题,若再答得好,名次自然就会更高。

故而,和其他考生一样,张敬修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头三道四书题上,将其答得尽善尽美后,再尽可能答好书经四道题。

乡试大比,自是比童生试规范许多,没有那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截搭题,也不会出偏题、怪题,皆是堂堂正正的大题。

简单看过三道题后,张敬修心中有了些数。

又把精力集中在第一道四书题上: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适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老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会守规矩了。

显然,这句话深深体现了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在他看来,以德治国要比以法治国要高明得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