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考题(1/4)
一切收拾停当,就快到五更天了,离天亮还有半个多时辰。
天冷,张敬修将那带来的貂皮大氅披上,又往母亲准备好的手炉里点了些炭,驱散了考房中的寒意。之后,张敬修就坐在那里闭目养神等待天明。
黎明前的黑暗浓重,各种奇怪的声响此起彼伏。但张敬修或许是昨夜睡得没多好,养了会神后,就不可控制地趴在桌上睡了过去。
睡得迷迷糊糊间,张敬修隐约听见木铎声响,这是考题要下发了,忙揉了揉眼睛,示意号房外监考的号兵去领考题。
那号兵去栅栏门领了考题回来交给张敬修,这时天才微露曙色,张敬修凑近细看,见一张一尺见方的纸上印着七行字,这便是首场七道试题了。
张敬修将七道试题一一看过,心里有了些数,当下将心思放在首题上。
首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是《论语为政》中的一章,孔子知道子路好勇,经常将自己不知的作为知的,故以此告诫。
这样的题目,可以说每个参加会试的举人,乃至所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读书人,都必定有做过,这对于张敬修来说,更是丝毫难度也没。
但是,在会试之中,只以平常练习之作作答,想要打败五千竞争对手,几乎是不太可能。
是以,张敬修深刻分析起此题的破题关键来。
对于此句,破题不重“自欺”或“不自欺”,全重个真知,即是“吾斯之未能信”的“信”字。最重两个“为”字,乃心上勘破精透功夫,方于两“为”字得力。若只口吻间,直任“不自欺”,则凡人皆能知矣。
想清楚此题破题关键后,张敬修略一思索,就写下十六个字,“圣人教贤者以真知,在不昧其心而已矣”,这便是破题了。
八股文是代圣人立言,故不能写孔夫子名讳,必须以圣人代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