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隆庆的心思(2/4)
四位阁臣中,陈以勤、张居正曾是裕邸旧臣、天子讲官,确实可当天子‘先生’之称,至于徐阶、李春芳这是尊称了。
四阁臣起身后,隆庆问道:“四位先生联袂而来,所为何事?”
徐阶躬着身子道:“陛下,臣等此来是向陛下奏请殿试策及殿试读卷官之事。”
说完,徐阶递了一奏章,由太监转递至天子案前。
奏章献上后,一旁太监替天子将奏章一页一页摊开。
这样的奏章是写在一份长纸上,从左至右折成四叶,八叶,十二叶,故而也称为折。
这份奏章是由礼部衙门所呈,以奏章为名的奏折,称为题本。
题本一式两份,一份为副本给该部给事中,一份由通政司送入宫中,给内阁。内阁大学士将自己意见,用墨书写在一张小票上,再将小票附在奏章上呈给皇帝,这称为票拟。
题本上是礼部起草的一份殿试策论试题和殿试读卷官的名单。
殿试读卷官,和会试同考官类似,有权将各贡士所写的策论推荐给皇帝,同时对最后进士的名次,也有部分决定权。
但见题本上内阁所拟殿试策题为:外攘内安之道。还有一大段话加以说明,概括起来便是两个问题:流民与边防。
去岁俺答在汉奸赵全的引导下犯边,险些重演嘉靖二十九年时的“庚戌之变”,因而边防之问显是颇符合国情热点。
而流民问题从英宗之后开始发酵,到嘉靖时已然成为恶疾,流民的大量增加,致使朝廷田赋岁入日渐减少,国库空虚。
故而,这些阁臣拟这样的殿试策题,也在情理之中。
隆庆看了阁臣们所拟的题目,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说道:“此题深得朕心,便以此题为殿试策。”
徐阶四人都是应是。
隆庆又看了看读卷官名单,排在第一个的是建极殿大学士,徐阶;
下面依次是建极殿大学士,李春芳;
武英殿大学士,陈以勤;
武英殿大学士,张居正;
吏部尚书,杨博;
工部尚书,雷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