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廷议(2/4)

廷议这日,内阁各辅臣、六部尚书侍郎、都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大理卿及在京掌道御史,汇集于皇极殿,商议大开海禁之事,至于张敬修等翰林词臣,暂时还没有资格参与。

所谓廷议,便是朝廷有重大政事,或遇有文武大臣出缺,皇帝就会召令廷臣会议,以共相计议,衡量至当,然后报请皇帝,取旨定夺,其有关政事得失利弊之研商者,谓之廷议;其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则谓之廷推。

廷议所议之事,均为‘事关大利害’的政事,前番皇帝诏令群臣廷议,还是俺答犯边,屠永宁州(石州)军民五万,边事告急,由首辅徐阶召集文武百官廷议防虏之策。

国初之时,廷议概由皇帝亲自主持,英宗正统以後,皇帝深居简出,鲜与群臣相接,从此朝议遂废,嗣後廷议之举行,皆由有关廷议事项之各部尚书主持,

而大开海禁之事,可以说事关各部,故而便由众阁臣会同九卿、科道廷议。

皇极殿中,徐阶及其余三位阁老立于丹陛之下,各部院堂官及科道官神色各异地看着他们。

徐阶扫了众官一眼,轻咳一声,朗声道:“诸位,前几日陛下亲下谕旨于内阁,要内阁就开海禁之事召集众文武商议,诸位若有所思,尽可言来。”

徐阶话音刚落,就有官员问道:“元辅,去年陛下不是已经下旨解除海禁,开月港、奉化二地了吗,怎又言开海禁之事?”

其余朝官也都露出疑惑的神色。

徐阶拿出隆庆送至内阁的开海条文(其实是张敬修所写,张居正润色),说道:“此番却与去载不同,陛下意在将沿海各省尽数放开,重设市舶司,并设立海事总理雁门,总理沿海诸事,这条文中另有些细节,诸位可先传看一番,看完之后,再来议论。”

当下,这条文先是由户部尚书马森看完,再传给其余各官。众官看后,先是若有所思,而后都是交头接耳起来,使得殿内一时之间变得嘈杂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