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会高拱(2/3)

~~~

次日一早,在黄河水势变缓之后,张敬修就立即乘船渡河,只用半日就到了新郑。

新郑县城并不甚大,一行人在城内客栈安顿好后,张敬修即带着游七前往县城南街,去高家拜访高拱。

到了高家所在坊市,还未走至巷口,张敬修和游七远远就见到几座石头牌坊。

牌坊作何之用?最早是古人的门坊,宋朝以前城市实行是里坊制,有城必有阙,有坊必有门。

在每一坊在坊门上榜书其名,榜其闾里,也有的世家在家门前竖一乌头门,左书阀(功业伟绩),右书阅(履历,家族渊源),这叫左阀右阅,以此乌头门与同坊里的阎闾区分开来,故而世家门阀,也被称为阀阅。

到了明朝,门坊之制已是取消,但在家门前立一牌坊,取代乌头门之用,替代作为显赫人家与平民区分门第之用。

何等人家可称为高门?当然是论科第出身。

高家乃官宦世家,是新郑最为显赫的名门望族。这些牌坊,就是高家连续几代出了进士的荣耀。

张敬修走到近处,见这些牌坊上刻的正是高家几代在科举上取得的成绩。张敬修看过之后,也大致了解高家是从何时成为了官宦之家。

高拱的祖父高魁,在成化十二年乡试中举,并以举人身份到山东金乡做了县令,最后官至工部虞衡司郎中。

到了高拱的父亲高尚贤时,高家更进一步。正德十二年,高尚贤考中进士,授官工部主事,累官至光禄寺少卿,成为从四品gāo • guān,得以着绯袍。

而到了高拱这一代,高家更是不得了。因高尚贤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其长子高捷、三子高拱分别于嘉靖十四年、二十年考中进士。

高捷颇通兵事,累官至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兼提督操江,曾在倭寇进犯南京时,率军抵御倭寇,多有建树。

至于大名鼎鼎的高拱就更不用多说了,十七岁中河南解元,二十九岁时中二甲第十二名进士,然后从翰林院的科员干起,直到副部长、部长、大学士,是用了二十多年辛辛苦苦一步一个台阶熬出来的。而不是像张敬修的老爹那样,直接从一个五品官超擢为大学士。

张敬修来此就是充当老爹的信使和传话筒,给老爹的这位前辈好友传话送信。

高家虽是显赫,在新郑的高府看起来却是寻常的官宅,除了在巷口处的几座牌坊和府门前两座张牙舞爪的石狮子显示了高家的门楣外,其余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此时刚过午时不久,高府大门却是紧闭,张敬修慢步走上台阶,来到府门前拍了拍门环。

高府的一名下人开了小门出来,张敬修未待这下人发问,即奉上拜帖,客气道:“劳烦通禀一声,江陵张敬修前来拜会贵府中玄公。”

“中玄公?我们府中并无此人啊。”高府的下人没有听明白“中玄”是高拱的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