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夺取九龙仓(4/5)

而对于陈志文来说,接手这种置业型公司,就简单多了,根本不需要像当初和记那样,必须要稳住整个管理团队。

星河大厦:

“陈生,这是九龙仓目前的资产状况,请查收。”来人正是新任九龙仓的总经理,名叫赵立林,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从美国回港后,曾经在怡和集团工作过数年,后跳槽至和记,直到陈志文收购后便成为了重点培养的对象,在这几年中,赵立林表现的很不错,独自完成了数个大型项目。

在九龙仓到手之后,陈志文便安排他成为九龙仓的总经理。

“我看看,你再简单讲讲吧。”陈志文接过文件,说道。

繁琐的文件,看起来一般需要很长时间,但如果有人将重点讲述一遍,自己看起来就快多了。

赵立林说道:“好的,陈生,九龙仓目前旗下有三个主要业务,第一就是港口码头业务,目前葵涌码头的1号泊位码头属于九龙仓直接所有,每年的吞吐集装箱数量差不多为40万箱。

第二个业务,是天星小轮,目前垄断了维多利亚海港两边的船运业务,效益不算很高,但比较稳定。

第三就是地产及货仓业务了,曾经的九龙仓在维多利亚海港两边有很多码头及货仓,后来葵涌码头开业后,这些港口及货仓就成了地产业务的储备,一共差不多有700万尺,最大的一块地,就是现在的海港城下面的地皮,这些地皮最大的好处,就是都是1000年的使用权。。”

“比较简单,也比较好处理了。”陈志文又看了看资料上的描述,点点头说道。

港口业务自然不用说,和和黄现有的其实差不多,只不过规模小一点,天星小轮就是渡轮,曾经在香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随着红磡海底隧道的通车以及未来隧道地铁的建成,重要性可能就没那么高了。

九龙仓真正的财富,就是这些海量的地皮了,其中很多都是货仓,直接就是商业用地,都不需要去港府那进行成本极高的“工转商”。

而1000年的使用权,其实就是土地从港府出售时自带的使用权,在数十年前的时代,土地都是1000年使用权的,但最近几十年开始收紧,变成了99年、70年、50年。1000年使用权的地皮,在如今的香港已经算是比较稀有的资产了,只有一些老牌公司才会持有部分,连曾经四大洋行的和记,也因为历史不够悠久而没有几块这类地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