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6 即将诞生的香港地王(2/4)
首先,先收购一家规模还行,技术一般,有一定市场的汽车公司,这种公司对资金的需求不大,再加上自己会在汽车终端投入,比如美国与东南亚等等,这样可以先基本保证这家公司的正常运营,再投入资金去研发下一代车型或者部分技术。
后续自然是借着这家汽车公司,来进入国内,之所以收购AMC,其实就是看中吉普,因为目前的国内,对引入的车型就需要几种,想把自己的轿车引进去那就得面对大众的竞争,玩毛啊?与十大汽车巨头比拼轿车技术?找死么?
能够在80年代进入国内的汽车品牌,其实总共也就几家,错过这个窗口,就得等到95年左右了,而对于已经投资的车企,那是可以继续引进其他车型的。
吉普是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国内很多地方及部门都需要这样通过性强的车,再加上,这个牌子,在几十年前就很出名了。也就是说,凭借着吉普,陈志文拿到了进场的船票,虽然只是位置最差的一张船票,但好歹是上船了,以后,只要吉普做的好,那么就可以再引入AMC的轿车车型。
进入内地之后,本土零部件国产化,也是任何一家投资国内汽车合作车企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吉普本身、大众以及粤东省的广汽标致。但大众与标致显然都不会愿意在国内投入数亿美元来进行部分零部件本土化,那么和黄就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先做起来,而大众与标致这两家企业都有着本土化的压力,这种情况下,反而需要依赖借着AMC以及和黄资金发展起来的一堆零部件公司,甚至那几家因为找不到合适投资对象,和黄亲自下场的公司。
一旦拿下了国内大众的订单,那这些零部件公司只要不作死,出大质量问题,那未来基本上就走上了飞黄腾达的路线,和黄在背后,也必然赚的盆满钵满,最重要的是,这些都可能是未来国内汽车零部件巨头的雏形,可都是让和黄掌控了非常高的股权比例。
整个投资,无论是和黄、AMC、大众、未来的标致、以及内地,所有方都会获益,没有一个亏损,在共同利益之下,这个蛋糕会被做的越来越大,等到90年代,其他汽车巨头如通用、福特、奔驰、宝马也进入内地的时候,这些被和黄投资的企业,也都会成为最合适的供应商。
当然,日韩汽车可能要除外,这两个国家的汽车行业,总是优先选择自己国家的供应商,外部的,顶多喝点汤,这一点,一直到40年后也改变不了。
周家杨点点头说道:“大众如果直接采用我们的零部件,的确就不需要考虑太多的本土化问题了,很多车企其实也都是这样,像我们这样反向操作的,估计全球独此一例了。”
“独此一例就代表着垄断,只要国内未来经济变好,那么汽车行业一定会大幅度成长,我们就控制了小半个汽车产业了,如果未来AMC与美的能够在几个特殊零部件行业形成有效专利,那我们在汽车行业,就算真正的站稳了。”陈志文轻笑着说道,如果AMC能够掌握部分涡轮增压技术专利,美的能够在电子技术领域生根,那所有的布局,就算完成一半了。
“目前来看,是有这样的趋势,我也与大众的一位亚太区高层聊过,他们总是担心国内的经济发展不起来,所以才不肯进行大投资。”周家杨说道。
“这些人,太瞧不起我们华人了,只要真的想发展经济,迟早有一天,国内的经济水平会达到今天香港的成绩甚至更好,到时候,估计有的后悔了。”陈志文笑了笑说道。
大众其实倒谈不上什么后悔,毕竟从现在到未来40年,大众都是躺在中国血赚几千亿,而通用、克莱斯勒、欧洲部分非德系品牌,后悔的可就多了,不过好歹这些品牌还是在国内培养出了整套产业链,也为国产车的崛起打好了根基,这一世么,他苦心积虑投入这么多资金下去,就是想在这个未来最大的汽车市场里分一杯大羹,同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走出去,去赚国外的钱,不说其他,面包车如果造的与后世五菱一样,那么在非洲、东南亚、南美洲肯定会有不小的市场,只不过后世缺乏相关的销售渠道罢了。
“以国内的体量,如果能够将人均经济发展到香港的水平,那总体量恐怕非常吓人了。”周家杨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