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推宝钞,三难题(2/5)
费震颇有些无力:“只担心陛下不会给宝钞提举司这么多时间,你提议将陛下的头像加入宝钞,陛下又怎么可能会让宝钞在很久之后才能深入民间。”
顾正臣深深看了一眼费震,此人对朱元璋的判断很对。
在大明宝钞发行之初,朝廷就下了旨意,禁止金银货物交易,且要求商税上,钱钞一起收,比例安排上是铜钱三成,宝钞七成。
这些举措很是果决,但存在着诸多缺陷,尤其是宝钞贬值之后,占商税高达七成的宝钞水分全都给了朝廷,朝廷也不傻,后来宝钞干脆少收,或按贬值的收,你不能拿一张一贯钱的宝钞说你缴纳了一贯钱的税,这玩意现在贬值了,你不能占朝廷的便宜……
后来越闹越不行,宝钞基本上濒临崩溃,金银货物交易再次充斥民间。商人宁愿辛苦点搬钱箱子,也不愿意带一堆不值钱的废纸。
朱元璋用这种急切的手段,留给了百姓与商人一片狼藉,但在初期,朝廷确实受益颇多,毕竟通过宝钞收上来大量银铜,结结实实算是挥舞了一次经济大棒,合法打劫了大户、商人与百姓。
可这大棒挥舞过后,朝廷在宝钞上的信誉基本上就不复存在,哪怕是后来朱老四上台,夏原吉想整顿,也没救回宝钞。
顾正臣不清楚历史上的老朱是不是主观意识上借宝钞之手来劫掠民间财富,但这一次,朱元璋并没有选择非金银本位,而是支持了金银本位,将自己的意见真真正正听了进去。
既然如此,那为了宝钞经久不衰,不出现过度贬值的情况,就必须耐下性子,给予足够的时间来积累宝钞的信誉,凝聚使用宝钞的信心。
顾正臣对费震道:“陛下那里,我会努力说服。现在摆在宝钞提举司眼前的主要难题有三个。”
“请说。”
费震端正身形,严肃起来。
顾正臣没有绕弯子,单刀直入:“宝钞提举司并不只是制宝钞,还需要编制相应规章令条,这些内容不仅要涵盖宝钞提举司内部匠人、官员,还需要涵盖户部、钱庄。规章令条编制是个难点,但也是确定规矩的关键,是确保宝钞流通不出现问题最重要的东西,如何编写规章令条,需要宝钞提举司内人员用心考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