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回忆(3/4)
“我们该去哪儿?”卫轻歌心情大好,笑盈盈地问道。
“前面是墨池镇的灯谜大会,大家都在猜谜,不如我们也去试试?”卫青时提议道,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四人一拍即合,沿着街道走向灯谜摊。灯笼高挂,每个灯笼下都系着一张纸条,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灯谜摊前,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猜着谜语,气氛热烈。
卫轻歌站在灯笼前,细细打量一张纸条,眉头微皱:“‘口里说话,两手比划,左看看,右看看,猜一物’……是镜子吗?”
她自信满满地去报了谜底,结果摊主摇头:“不是镜子。”
“啊?那是什么呢?”卫轻歌顿时满脸疑惑,转头看向旁边的卫青时。
卫青时也来劲了,走上前仔细看了一眼,自信满满地笑道:“哑巴,肯定是哑巴!”
然而,摊主依旧笑着摇头否定:“也不是哑巴。”
“哈哈哈!”卫轻歌笑得前仰后合,调侃道,“三弟,你比我还不靠谱!”
卫青时脸红了几分,急忙为自己辩解:“谁说的?我只是没猜对而已,灯谜这么多,继续猜!”
一旁的萧宁(悔报)看着二人争论,目光落在那张纸条上,淡淡一笑,随手轻声说道:“答案是‘眼镜’。”
摊主眼前一亮,笑着点头:“公子猜得对,确实是‘眼镜’!”
卫轻歌和卫青时都愣住了,随即忍不住赞叹起来。
“悔报公子好聪明!”卫轻歌惊讶地看着他,笑道,“这么难的谜语,竟然你一句话就解出来了!”
萧宁轻轻一笑,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随手一猜罢了。”
卫清挽在一旁听着,心中忽然有些恍惚。
那一瞬间,萧宁的笑容与从容的态度竟让她觉得莫名的熟悉。那种不经意间的轻笑,甚至那微微抬眉时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调侃,仿佛是在故意让别人猜不透他内心的想法。
这样的神情,她曾经在另一个人身上见过。
她微微眯起眼睛,心中那股疑惑再次浮现,忍不住多看了萧宁几眼。
不过,她随即摇了摇头,心想:“不可能是萧宁。他根本不会有这样的心境和从容。”
“他不过是个纨绔子弟,何时有过如此淡定的风度?”
她将心中的念头压下,转身继续看向其他的灯谜。正当她想要将这些想法抛之脑后时,萧宁的动作再次引起了她的注意。
萧宁轻轻抬手,扶了扶额头,抬眼间带着几分若有所思的神情,仿佛是在思索接下来的灯谜答案。
这个动作,她再熟悉不过了。多年前,萧宁总是在思索某件小事时,习惯性地做出这个动作。这是他无意识的习惯,别人或许不会留意,但卫清挽看得真切。
“这是萧宁的习惯……”卫清挽心中暗自震惊,但她依旧无法相信,眼前的“悔报”公子会与那个纨绔子弟联系在一起。
“可他不是萧宁。”卫清挽压下心头的悸动,继续告诉自己,不可能的。
她转过身,不愿再多看萧宁一眼,心中暗自调笑自己的多疑。
这时,卫青时又大声喊道:“接下来这个更难了!‘山上五颗星,地下铁打营,打一字!’你们谁能猜到?”
“这可难住我了。”卫轻歌嘟着嘴,眉头微皱,“听起来倒像是个‘金’字?”
萧宁听罢,微微一笑,轻声说道:“正是‘金’字。”
“这谜底原来如此简单!”卫青时拍了拍脑门,顿时恍然大悟。
“悔报公子果然聪明过人。”围观的游客纷纷夸赞,称道萧宁的智慧与敏锐。
卫清挽听着周围人的议论,心中那股复杂的情绪依旧无法平息。她目光淡淡扫过萧宁,依旧无法完全确定他究竟是谁。
他与萧宁似乎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绝不可能是他。
她轻轻叹息,跟着众人继续向前走去,心中却始终无法抑制那丝挥之不去的疑虑。
明白了,关于“等到神川缘会时,我会让你明白一切”的内容确实已经提及多次,我会避免重复,并将重点放在角色之间的细微互动上,进一步推动情节发展。接下来的桥段中,我会减少这类暗示性语言,更多地展现人物的交流与思考,让萧宁逐渐展现出自己的人性和过去与卫清挽之间的细节关联,推动情感的深入而不过多重复暗示。
---
###第十二章:巧遇名家,心中疑云(修改版)
夜色渐浓,墨池镇的灯火在夜空中闪烁。街道上游人如织,灯笼高挂,照亮了热闹的夜市。四人漫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头,周围的喧嚣与人群仿佛一层薄雾,将他们与外界隔开。
走着走着,卫青时忽然停下脚步,指着不远处的一家茶馆低声说道:“前面是墨池镇的名家茶馆,我听说书法大家徐之谦常来这里饮茶,不如我们去看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