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姐咸鱼后我被迫上位了 第169节(2/3)
一边是武将,一边是文官,不过又好像没太大关系,镇北侯铁骨铮铮,从未因官职给亲戚谋利,是个好人。
这些年下来,也没听燕国公府得了多大的利,都是本本分分的人。镇北侯就是皇上的人,她家老爷也是皇上的人,那都嫁给皇上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再说,皇上还能管臣子的婚事,宫中没有适龄的公主,不用担心圣上赐婚。
顾夫人可不愿意儿子当驸马,不然满腹学问无处施展了。
顾夫人这般琢磨了半宿,等终于琢磨累的时候,反倒是睡不着了。
等月底顾言回来,可以问问顾言的意思,再问问老爷的意思,这亲事能不能做,要是可以,就加把劲儿跟燕国公夫人商量商量。
哪怕最后不行,她起码使过劲了。为了儿子以后,顾夫人愿意多出去几次。
而且中间人顾夫人都想好了,当初燕国公府的大公子成亲,顾言不还去压床了吗,燕明轩的妻子许静姝就是她公公的兄长的外孙女,也是明荞的嫂嫂。
可以先见见明荞的嫂嫂,然后打听打听沈氏的意思。
这又琢磨了一会儿,天都亮了。
顾太傅睡醒,起身说道:“你这一晚上都做什么了,翻来覆去的。”
他夜里醒了几次,他醒的时候,顾夫人都醒着,时不时翻个身,可见一晚没怎么睡。
顾夫人说道:“想一件好事儿,你别管就是了。”
顾太傅一边穿衣一边道:“什么好事儿,能想一宿?”
“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你快收拾梳洗吃饭,一会儿好上朝去。你这做官要谨慎些,越在高位越要如此。”顾夫人常嘱咐这些话,不管顾太傅记不记得,总之,说总比不说强。
“嗯,你也管管绵绵,她年岁越来越大了,不能总往外面跑。该安静些,学学女红,读的那些书不能全忘了,你也教教她管家,不能,日后嫁人了,什么都不会,不然说咱们教女无方。”
儿子不用操心,顾太傅也只能操心操心女儿了。
顾夫人轻轻哼了一声,“你这偶尔问起女儿一次,这印象还是几年前的呢。如今绵绵跟明荞待在一块儿,既会做生意,又会管庄子铺子,家里这些事,哪儿还用得着我教?”
顾太傅说道:“有长进就好,多学着点,家中辛苦你了。顾言不必藏拙,好好考就是,如今朝中正缺人才。”
今年乡试考中的不少,比之前二十年前,年轻人更多,朝中需要他们。只要是为皇上做事,为百姓谋福,不必担心树大招风。
顾夫人点了点头,心道,这明荞准是家里的贵人。
她还记得六七年前,女儿总是跟林毓婉一起,然后盛京好多小娘子都不跟她玩,这些事儿还是后来知道的。等到再后来,跟明荞相交后,又和嘉元郡主她们一块儿了。
女儿的手帕交,自然是好的。
盼呀盼,顾夫人可算等到月底书院放假。
这期间下了三场秋雨,一场秋雨一场寒,到月底,秋衣已经不足以抵挡风寒了。
燕明烨回来,赶紧换个厚衣裳,一杯热茶下肚,和章辛媛说了几句话后,道:“娘子,我打听好程秉川了。”
这回他仔细打听了打听,从家世到人品,再到有没有通房,一概打听清楚了。
和英国公府这样的世家不同,程家从上到下没多少人,也好打听。
程家好几十年前还是伯爵府,但随着爵位一削再削,三十年前就成了寒门。
没有银子,几十年间没有撑得起门楣的人,家中为了供孩子读书越来越穷苦,直到如今,才有了一个程秉川。今年乡试,是盛京的第八名。
如果说这个年纪别人考中是天生聪慧,要么就是家中请名师辅导,但是程秉川绝对不是。
他靠自己,靠抄书读书,在书院除了读书,脑子里就没有别的事,可以说是全书院最刻苦的人。
就是程家没什么钱,他在饭堂吃饭,吃的从来都是最简单的菜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