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二一章 还轮不到你(2/4)
“如果改为三十五钱,利润是多少呢?”杨铭问道。
元寿道:“大约二十五钱。”
“还是太多啊,也就说,粗纸的成本也就十个钱,”杨铭道:“那就改为二十钱,能赚一倍就可以了。”
在大隋,民间商人本小利微,赚不了多少,但是朝廷不是,因为朝廷干的都是垄断行业,有定价权。
说罢,杨铭突然道:“那上等白纸的利润又是多少?”
元寿道:“按照当前市价三百钱一张计算,成本大约在六十钱至八十钱左右。”
一张白纸,能赚二百二十钱。
杨铭大喜,道:“那就这么定了,粗纸降价,白纸黄纸不变,将来若是不好卖了,再适当降低价格,眼下国有所急,这批纸全都卖出去,等到年底的纸出来,再补上陛下的内库和国库。”
中等黄纸,可不是纯黄纸,人家是稍微有点泛黄的白纸,下等粗纸也没有那么黄。
不过这三等纸放的时间长了,都会泛黄,因其品质泛黄程度也都不一样。
民部崔仲方点头道:“这批纸售出,钱是拨给江都疏浚运河,还是”
“先发军饷,”杨铭道:“这个没得谈。”
宇文述赶忙点头:“军饷确实是当务之急,这钱绝对不能用在其它地方。”
“先算算大概有多钱,”杨约道。
崔仲方赶忙吩咐民部官吏,开始打算盘计算。
“总计十万零五千贯,”民部官吏不大一会就算出来了。
杨铭皱眉道:“太少了。”
“不少了,”杨约赶忙道:“这只是第一批,年底之前还有两批,粗略一算,长安县造纸场每年可盈利近一百万贯,比从前不知强了多少。”
一百万,修个魏王府就没了,还是走私赚钱啊,看人家宇文化及这几年赚了多少。
其实不是所有的亲王府,都是按照一百万的标准来修,有超标的,比如以前的秦王杨俊,也有远低于这个标准的,主要看你这个亲王,跟皇帝什么关系。
亲孙子规格就高,亲儿子更高。
杨铭问道:“洛阳的两个造纸场,什么时候能出纸?”
“年底就能出,而且那边的造纸场,规模更大,全国各地的纸场也进入技改了,”元寿赶忙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