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发财(3/3)

尤其是今年又查抄了那么多官员的家产,没收了那么多的土地。

来年皇庄的收益就更多了。

这么多的钱户部连个影子都没有看见,去哪儿了还用说吗?

怪不得皇帝那么有钱呢,原来在这儿啊!

不少官员都已经有了危机感,其中以户部最甚。

若是让小皇帝继续这样下去,那么这全天下的土地都要变成皇庄了,户部跟谁收税去?

尤其是作为一个农业国,大明每年的财政收入,农税是占大头的。

没了农税,国家财政必然要出问题。

什么?没钱可以跟皇帝借?

杨轩在的时候是定下了这么一条规矩,公是公,私是私,公私分明。

国库为公,内帑是皇帝私人的,负责宫中这几万人的吃喝拉撒。

但跟皇帝借钱,是要打借条的,完事儿了还要还。

对于不少官员来说,这简直就是在割他们的肉啊!

虽然,这钱也不是他们的。

在不少官员看来,皇帝的钱就是国家的钱。

毕竟,这个国家是你皇帝陛下的,我们做臣子的只不过是个打工的。

国家需要钱花,你这个皇帝不掏钱谁掏钱?

什么,让我们臣子自己想办法?

你皇帝的内帑中那么多的钱,就不能拿点出来吗?

所以,为了避免以后农税越来越少的情况发生,各部大臣商议过后,决定向小皇帝进谏。

停止购买土地,或者,把皇庄的收益大部分分给国库。

当然,现在快过年了,有什么想法年后再说。

现在,过年才是头等大事。

对于各部大臣聚在一起商议的事情,小皇帝结合东厂和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也大概能猜出来。

小皇帝也知道,过完年之后,这些人差不多就要把这件事情拿出来说了。

他心中很生气,他提拔了那么多人,结果到头来,这些人却想跟自己作对。

良心简直被狗吃了!

真以为他不知道这些人的真正目的?

说到底,还是利益之争罢了!

他不以高价收购灾民的土地,那么和官员有勾结的地主士绅就能将土地的价格压到最低进行兼并。

肥了官绅,苦了百姓。

于是,除夕的时候,小皇帝发了登基以来最小的红包。

群臣感觉自己受到了侮辱。

你皇帝陛下的内帑中躺着那么多的钱,结果过年红包就给我们发这么点?

侮辱谁呢?

所有人都知道,小皇帝今年发财了。

多少官员被抄了家,钱没有入国库,全进了内帑。

本以为小皇帝今年会抱个大红包,结果就这?

怒归怒,但考虑到大过年的,群臣还是捏着鼻子忍了下来。

有什么事儿,等过完了年再说。

就这样,这个年过得群臣都不开心。

……

正统十一年第一次朝会。

要对接下来的一年进行规划。

户部也上报了财政预算,不过最后还表示,预算不足,请陛下从内帑拨款支援。

于是,君臣之间,关于皇庄的问题,终于摆上了台面。

小皇帝自然是不肯退让的,而百官也不想退让。

一副非要从小皇帝的身上撕下一块肉来的架势。

短时间里,这肯定是不会有结果的。

小皇帝强硬的态度,并没有让百官认输。

他们开始散布流言,拿小皇帝收购土地的事情说事。

当然,也不能太直白了,他们只是把这些年皇庄的数量变化公布了出来,剩下的自然有人去脑补。

事情的真相如何,人们并不关心,他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所认为的真相。

于是一时之间,舆/论环境对小皇帝不利起来。

御书房。

“哼,愚蠢,被人三言两语就给忽悠了,还以为自己是正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