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两义子煮酒论道(2/4)
“集中财富于一处?不应该是藏富于民吗?财富都集中在一个人手里,并非好事吧。”李卓说道。
“我们读书都是这么讲的。但是义父却有不同看法。义父认为藏富于民想法是好的,但很难实现。真正富起来的是那些商人和官商勾结之辈。普通老百姓真正富起来的有几个?
而这些官商勾结之辈和商人富起来之后于国有何益处,不过都是个人享受奢侈横行而已。民智未开,藏富于民不过是一个梦想。
如此不如把财富集中到国家手里。可以集中财富,干一些真正惠及民生的公共事业。”
刚才把安小山曾经说过的话侃侃而谈。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么?不过何为公共事业。”李卓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一下子就从张彩的理论之中总结出来一句话。
“公共事业就是公共基础设施,用逸夫的话来说,比如说官府修路。老百姓不出钱,但是可以自由使用。官府设置医馆。可以评价给老百姓看病和药。官府新修水利,老百姓可以免费用来交钱,但不用交钱。”
刚才一个一个跟李卓说的。李卓听了两眼放光,但又紧接着摇头。
“义父还是想当然了,没有利益的事情很难长久。”李卓一针见血的说道。
“利益自然是国家来补贴。少府有天下山泽矿产之利,自然就可以有钱补贴这些老百姓不需要花钱的地方。”刚才继续说道。
李卓沉默了好久。脸上阴晴不定。
“这不是一个小事情。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啊。而且其中漏洞太多。”李卓说道。
“义父尚且年轻。义父也曾说过也许他这一代做不到了,但是总要把底子打好把头开好,只要后来人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改变这个天下。”
张彩露出高山仰止的表情说道。
李卓很是震撼,他没想到义父竟然有一个改变天下,而且是几代人的大梦想,并且在努力的推行这个梦想。
跟义父的改变天下的胸怀比起来,在死盯着勋贵不放,好像是有点小家子气了。
难怪义父一次次容忍自己,原来在他那浩然的胸怀里面,自己顶多是一条蹦跶的小鲤鱼而已。
李卓端起酒杯,默默的满饮一杯。
“千难万险脚下走,我们还是回到眼前吧。说说佛寺是怎么回事?”李卓虽然暗自下定了决心,但他嘴上并没有说出来。
“义父在布置少妇监察天下的时候,就发现各地的佛寺过于昌盛。甚至有的佛寺专门养一些青壮武僧,纪律严明,形如军队。这已经不是佛门了,再让他们这么发展下去,恐怕他们就想要建立佛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