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好东西(1/2)

焦虑症患者是个很奇怪的群体。

他们的病症没有任何征兆,而且他们总是对未来抱着怀疑和焦虑,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儿。

于是整日焦虑抑郁。

这种病情很让人头痛,但换个想法,这种病情实际上就是居安思危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这一刻,精神病患者赵祯和大宋名臣晏殊惺惺相惜。

这是赵祯给的考题,苏洵想了想:“陛下,臣以为以后的大宋定然会物华天宝,于是引得外藩人纷至沓来,大宋该敞开胸怀!”

苏洵的热情仿佛是天生的,他的大气也是如此。

“大宋是要敞开胸怀,可也却不能任由他们自作主张!”

赵祯似乎也觉得这话说得对,可又突然问道:“那前唐呢?前唐博纳广川……”

前唐当真是敞开了胸怀,广迎各方来客。

苏洵诧异的看了他一眼,说道:“可前唐也就兴盛了那些年,正如同烟火和昙花,灿烂却短暂。”

“大宋兴盛时,一切皆不是问题。可大宋未来能保证长久的兴盛吗?”

苏洵提出了这个问题,然后就退到了边上。

赵祯微微颔首,叹声道:“是啊!兴盛兴盛,可纵观史书,从始皇帝开始到汉唐,兴盛的时日越发的短暂了,外敌总是会越发的庞大,自己却越发的孱弱……查清他们,派出使者,问问他们要和平还是刀枪!”

内部保持不内耗,主动出击,这便是赵祯的政治宣言。

宰辅们躬身听旨。

“苏洵。”

“臣在。”

苏洵忘却了刚才的感觉,出班。

赵祯看着他,笑道:“当初你制科三等,汴梁震动,都说你是大宋难得一见的天才,朕当时也深以为然。后来你在西北也多有立功,更是让朕心中欢喜,想着好生培养一个未来的重臣出来……”

这个期许颇高,关键是赵祯说一直在关注这苏洵,直接就让他感动了。

苏洵哽咽落泪,道:“臣粉身碎骨也难报陛下的厚恩,此后当兢兢业业,为大宋,为陛下效命。”

“好!”

赵祯看看群臣,说道:“人说盛世,必然是明君在位,名臣云集,如今看看这朝堂,再看看苏洵这些年轻人,朕觉得……大宋的盛世必然不远,诸卿,努力。”

“是!”

宰辅们都很是激奋,吕夷简说道:“如今辽人败北,臣看到了恢复幽燕的希望,只等大宋渐渐兵强马壮,渐渐钱粮堆积如山时,就是大宋北上的那一日到了。”

晏殊作为前任三司使,对财政情况了如指掌。

“目前市舶司的收益不断增长,各地因为复合肥的缘故增收不少,陛下,三司渐渐有了结余,用不了几年,就会存下一大笔钱粮,到时候……”

君臣的呼吸就是一紧,只觉得那种期待感猛地从心底冲了上来,让人眼睛发热。

……

一般的臣子面对帝王总是战战兢兢,能把话说利索了就算是有前途,但苏洵不但说话利索,还有些小嘚瑟。

赵祯觉得他就是个人才。

帝王最喜欢的就是发现人才,简拔人才,这个人才越发光越热,后世就会记得自己的眼光独到。

赵祯先前就觉得自己发现了苏洵这个未来的名臣,很是自得。

前方有两个小内侍在打闹嬉笑,看到赵祯后,吓得赶紧跪在那里。

“朕很可怕?”

赵祯觉得自己很仁慈,许茂则笑道:“陛下您的龙威……”

“哪来的龙威?你这个词越发的新了。”

若是旁人,或许会喜欢这种马屁,可赵祯不同,他对这个世间都带着疑问,所以许茂则算是白费力气了。

“朕的威严大概也就是在宫中。”

赵祯对此很清醒,便淡淡道:“今日看了这个案子,朕这才知道,原来行贿受贿有千般变化和手段,朕就在想啊!宰辅们收了没有?比如说一幅古画,一幅字,帮他们的一个忙,帮他们的家人,给他们好处……这些有没有?”

许茂则发现情况似乎有些不大妙,赵祯的情绪渐渐的失控了。

“他们gāo • guān厚禄,可兀自不满足,整日迎来送往,丑态百出!”

许茂则不知道赵祯说的是谁,但这个姿态不大对啊,陛下好像对臣子的节操提出了质疑。

精神病患者的疑心病犯了……

随后赵祯在书房里呆了许久,中途许茂则去了一次,结果被砸了一茶杯,然后狼狈的退了出来。

郭皇后听到后,讶然道:“怎么又不高兴了,早上不是还好好地吗?”

于是许茂则被叫了过去,无奈苦笑道:“陛下今日听到了一个行贿的案子,手段高超,陛下就觉着臣子们怕是……大多有问题。”

郭皇后叹道:“水至清则无鱼,这世间哪有什么完人?这话还是陛下以前说的,如今他却迷障了……告诉他们,不要吵到陛下。”

许茂则看了一眼郭皇后,犹豫着。

郭皇后瞥了他一眼,冷道:“怎么……这是有话不敢当着我说?”

许茂则是赵祯的身边人,按理和皇后不过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