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登基为帝(3/4)
“朕也是这么想的。”皇太极自觉凭自己的威望,用上了严峻刑法,不怕大金国不接受纸币,“这个事情,就交给范卿去做了。记住,必须表现出朝廷的诚意。朕要百姓都知道,朕绝对非常在意纸币的,这是为他们好,能方便交易。”
建虏一直在学大明,什么东西有用就学什么。但他们一个擅长人心算计,一个只是辽东秀才出身,他们平时看得最多的也是传统书籍,对于金融这些东西,就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压根就不怎么明白。看到明国京师出了银行,其实是朝廷来放贷,印了纸币,老百姓都说好用,自然就眼花了。
最后,皇太极略微有点遗憾地说道:“可惜宁完我这次没有传来那水泥的配方。朕会让人传信给他,让他想尽方法搞到水泥配方。”
说完之后,他回想起那日对话时城头上的明国皇帝,不由得又有点感慨道:“没想到那明国皇帝这么年轻,竟然这么会折腾,搞出了不少的东西!”
一天之后,代善第三子爱新觉罗萨哈廉公开表示要诸贝勒检讨过去,以后必须听从大汗的旨意。他的这个提议,一时得到了建虏中年轻一代狂热地赞成。豪格更是上蹿下跳,谁惹是敢有意见,他能直接领着年轻一代建虏打上门去扣帽子。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尔沁族布和提出了要上一个新的尊号,辽东汉奸比如鲍承先、范文程、罗绣锦等都表示赞成。
于是,萨哈廉和他哥岳托等人立刻响应,又召集诸贝勒各书誓词,向皇太极效忠。其他蒙古诸部头领和朝鲜使节等闻讯也请求上尊号。皇太极推辞再三,而后勉强同意了。
于是,在崇祯三年八月初八这一天,也就是吴二狗和皇太极见面的第五天,皇太极“推辞”不得,终于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并颁行一系列新政,大封王公勋贵,和原本的历史上不一样的是,豪格被立为太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