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 燧发枪(2/3)
而此时,在京师的崇祯皇帝,正在接见军器局局长毕懋康。不用说,从他们的笑容上看,就知道是有好事,只听毕懋康带着欣喜禀告道:“陛下,臣严抓钢铁锻造,目前已经打造了三百多把自生火铳,其点火率达到了七八成之多!”
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大喜。明末虽然有了燧发枪,但除去炸膛的因素之外,哑火率也奇高,这导致大明军队中始终没有推广燧发枪。之前和毕懋康讨论之后,知道是击火装置的问题,如今看来,毕懋康严抓质量,点火率有七八成之多,算是合格了。
他还没来及说话,毕懋康又在禀告道:“臣根据陛下所说流水线作业的想法,把燧发枪的打造进行分解,如今也已经熟悉起来,相信以后一把燧发枪的打造,能比以前早完工不少时间。”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却不是很满意,过去了这么久,才打造了三百多把自生火铳,这效率,还是比自己想象中的慢。要知道,军器局也是有足够的人力工匠可用的。
这么一想,他便站了起来,对毕懋康吩咐道:“走,朕亲自过去瞧瞧!”
毕懋康是知道皇帝的本事,知道皇帝过去,搞不好就能崩出个奇思妙想,就能改进方法。如果他是普通的大明官僚,可能心底不会欢迎皇帝去指导工作。毕竟这是找出不足,是件丢脸的事情。可毕懋康是技术型官员,热衷火器制造,如果皇上能指出改进火器制造,对于他来说,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一听皇帝要过去看看,当即大喜过望,这次带过来的样品,也不让呈送御前,直接去军器局看就是了。
崇祯皇帝自然不会摆谱驾临,而是如同去京营一般,轻车简从,就效率很高的到了军器局,由毕懋康陪同,详细介绍了一道道工序流程和相关说明。
这时候,不管是佛朗机炮还是火铳的枪管,多是锻造为主。一般是事先确定重量,而后根据重量分为单筒结合式锻打和双层复合式锻打。不过因为铳管较长,还需要进行多节结合,如此一来,特别是质量更佳,也更科学的双层复合式锻打铳管的工时消耗,自然也就多了。
铳管质量的好坏,是否容易炸膛的一个最为关键的工序,就是多节结合,也就是锻接铳管。锻接不密的铳管,就容易在这结合处炸裂。明末火器的炸膛,多数原因就是如此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