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 吏治(4/5)
一如皇帝之前所说,如果是各部堂自己觉得不好,自首或者有改过自新者,那就不会有处罚。可如今,是皇帝在等不到想要的情况后,把这些罪证公之于众。如此一来,哪怕是板子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那也得打在犯错之人的身上。
最终的处置结果是,贪腐最多的吏部尚书李长庚以及没有在场的左右侍郎,全都被贬去辽东,重新当一个知县。如今的他们,是没有资格再在吏部待下去的。
礼部尚书徐光启,自身持正,在股权分红一事上表现突出,调任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的升迁。徐光启虽然还是尚书,可吏部乃是六部之首,这也算是升迁,是一种奖赏了。
而礼部尚书一职,则由礼部左侍郎孙元化担任。毕竟孙元化在徐光启奉旨出京的时候,就曾暂代过礼部尚书一职,而且他是徐光启的学生,同样好科学技术知识。徐光启虽然离开了礼部,却不用担心孙元化会改变徐光启的政策,曹随萧规是肯定的了。对于这一点,崇祯皇帝也是放心。
这次的御前会议,就这么结束了。群臣告退,唯独新任吏部尚书徐光启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看着垂手而立的徐光启,微笑着问道:“徐卿可知,朕让卿担任吏部尚书一职,是为了什么?”
徐光启一听,稍微一想,难道不是自身持正,能整顿吏治?
他当然是聪明人,知道皇帝既然这么问,就肯定不只是如此而已。稍微一想,心中便大概猜到了什么,就立刻回奏道:“微臣选用大明低级官员之时,会侧重偏好科学技术之知识人才!“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笑了,徐光启果然是猜出了自己的用意。
他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我华夏在西汉之前,诸多学问,层出不穷,兵家、墨家、法家等等,各有特色,算是百家争鸣,各显神通!文化知识之灿烂,为后世之罕见。到了西汉武帝之时,独尊儒术。可就算这样,儒家也注重六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