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到底谁是白痴(2/4)

张一凡在心中无语了一会,便只好说道:“父皇,各位哥哥,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逻辑推理。就是我说以后发生的事情,你们看看,有没有道理,最终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嗯?”朱元璋一听,有点意外,因为他感觉到了张一凡好像很有把握的样子,便立刻要求道,“你说!”

其他人没有开口,就看着张一凡。

张一凡看了他们一眼,然后便问道:“这个大明宝钞成本其实很低,然后以印在上面的面额作为定价,比如十贯面值的就算十贯钱,对吧?”

这是最基础的东西,朱元璋都懒得回答,只是用目光示意,让他继续。

张一凡见了,便继续说道:“那我们做一个假设,极端一点,就是大明宝钞上印上九千万贯的面值,是不是就能一下把全大明的东西都买到了?但是,这用非常低的成本就做到了这样的事情,这合理么?这不是抢劫么?如果是,那是不是意味着这个面值其实不能随便印的?”

“这不可能,我也不会这么做啊!”朱元璋一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他的几个儿子听到这里,发现张一凡问出了白痴一样的问题,一个个就轻视了起来。

张一凡并没有任何挫败感,继续引导道:“好,那我们再举一个相反的例子,比如就说如今的洪武九年,朝廷就只印了一贯钱的大明宝钞,而朝廷规定必须通过大明宝钞来买卖。那这一贯钱是依旧只能买到一贯钱的东西,还是说会买到多于一贯钱的东西,甚至要多得多的东西?如果是,那这是不是能说明,这个大明宝钞印多少和它最终能买多少东西其实是有联系的?”

有的时候,极端情况往往能让事情的不合理一面变得更加突出;如果说,张一凡第一个举例,还被他们认为离谱的话,这第二个极端的例子一举出来,聪明如朱元璋就发现有问题了。

他只是眼界的问题,并不是不聪明,要不然也不可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不过还是有人不以为然,就听秦王说道:“这些都不可能发生啊!”

张一凡看了他一眼,没理他,转回头,看向朱元璋,继续举例子道:“再举一个例子,就把范围定在柳家村好了。如果说柳家村的村民,一年内只创造出,或者说是种出一百石粮食,假设它按道理是值一百贯大明宝钞。如果刚好有一百贯大明宝钞买这个粮食,那就是一百和一百的对比关系。”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提高了点声音强调道:“可是,如果是有两百贯大明宝钞,那去买柳家村的粮食,就只花了一百贯,剩下的一百贯根本买不到粮食,就等于说这买不到粮食的一百贯等于只是一张纸而已。总结来说,就是两百贯才买到了一百贯的粮食?”

“不对,我这剩下的一百贯还在我手里,我还能再买的啊!”朱棣也是想不明白,当即发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