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生子当如张一凡也(2/5)

说完之后,他就再问道:“还有什么么?”

朱标听了,本来想说没有了,不过马上又想起来时候的事情,便对朱元璋又说了南洋的调查结果,以及张一凡的建议,说进贡亏本,不能持久,不如做买卖的好。

朱元璋听了,一下就皱了眉头,这个建议,他有点不喜欢,当即说道:“一凡这是有点小家子气了,那些是番邦小国,以恩示之,彰显天朝礼仪便是。”

在他看来,这些番邦小国,要么有海拦着,要么山高路陡,还都是化外之民,他去花这个心思实在没必要,甚至还打算给子孙定规矩,把番邦小国列为不征之国,不让子孙对他们动刀兵,免得得不偿失。

不过,因为张一凡在香山县的巨大成就,让他很是高兴,因此,在说完这话之后,他稍微犹豫片刻之后,还是对朱标说道:“不管他了,他在香山县,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

这个意思是,朝廷层面,还是以前的态度。香山县是特区,就不管了。

朱标听了,略微有些失望。他是比较赞成自己妹夫的建议,但是父皇最大,只能父皇说了算。

暂时放开了这些心思,他又对朱元璋奏道:“父皇,一凡还说了个舆论控制的事儿,儿臣觉得也有道理……”

当时在香山县藏书阁的闲书话题中引出的舆论控制对话,朱标都给他爹转述了起来。

朱元璋一开始还不在意,可听到后来,表情顿时严肃起来了。

他比朱标经历的事情要多多了,其实非常知道舆论的重要性。只不过当了皇帝之后,事情太多,舆论控制的事情,一是顾及不到,二是没有想得那么深。

此时,听到儿子讲述的话之后,朱元璋便重新重视起这个事情来了。

舆论控制,也就是话语权的问题,一个不好,那是会动摇王朝统治的根基,绝对不能马虎的。

一如儿子所说,青苗法的好坏,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朱标说完之后,朱元璋皱着眉头,缓缓地说道:“一凡说得没错,这个事情必须要重视,得抓起来才行。”

在问了朱标,没有别的事情之后,他就让朱标去休息了。而他自己,则提笔开始写起字来。

快要到傍晚的时候,朱元璋忽然又传旨,召方孝儒觐见。

都快散衙了还召见,对于当今皇帝来说,那是一点都不稀奇。方孝儒接旨之后,不敢怠慢,猜测皇帝是因为香山县的事情,于是,他立刻匆匆赶去觐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