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朱棣的盼望(2/5)
至于天气的缺陷,并不重要。毕竟烽火台也同样受天气影响。并且这种极端天气,终归也还是少数。真得能传递清楚消息的话,这对战事的影响,绝对是难以预估的。
张一凡听到问话,转头看向一脸惊喜和期待的徐达,便毫不犹豫地回答道:「理论上可以和人说话一样详细,但是这样传递消息的时间会很久,因此,会比较言简意赅,但是一样能说清楚详细情况。」
说到这里,他又强调道:「所以,信号塔的选址很重要,另外,也要挑选一批脑子灵活的将士来做这个事情。我在搞出编码之后就训练他们,教会他们如何传递消息。」
朱棣和徐达等人听不懂编码是什么意思,但是他们听张一凡的说话,却能感受到张一凡的信心,知道他确实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关键点,就是怎么样用动作表达出想说得话。
至少对于
他们来说,他们还是无法想象。不过聪明的事情,交给聪明人便是。
他们不知道,张一凡介绍的这种信号塔,或者说这种思路,在原本的历史上,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发明出来的,并且是修改了好多个版本之后的结果,被当时法国人赞誉,列入人类的四大发明: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以及「远距离传讯符号语言」。
张一凡要做的,是历史上最优的信号塔,也就是用最少的组合表达,来传达信息,关键点当然也是编码。
随后几天,张一凡在燕王府安顿下来之后,立刻开始着手信号塔的制定。
编码的方式,他还是决定以常用字编成一本小本子,然后通过横纵坐标来标识其中一个字。这样的好处是,任何一个字,都只需要横竖两个坐标就能决定。
至于信号塔,只要能有0到9一共十个不同的表示方法就可以,这样操作就能简单,结构也不会复杂。
张一凡在纸上画出信号塔的构造,朱棣这边,立刻让人去打造信号塔。为了能看清楚,这个信号塔要尽可能地大一些。
在他们忙这个时候,李善长是一刻都没停,悄悄就南下回京师了。甚至都没告诉其他人,只是留了一封信,说不打扰他们,实际上怕被挽留。
回头遥望即将看不见的北平城时,李善长那是一脸女干计得逞的笑容:终于把大驸马忽悠到了前线,没个三五年根本不可能有结果。如果一个搞不好,出点意外的话,那就更好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