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 朱棣的盼望(4/5)

如果到了这种程度,还不能给入侵的敌人以沉重打击,那就真不如回去种田得了。

朱棣这边,则立刻在全军范围内挑选头脑灵活的将士,由张一凡这边进行培训怎么操作信号塔。

军中将士,绝大部分都是不识字的。挑选出来的结果,发现大部分都是武备堂内进修的那些。

好在一个信号塔,就只需要一个识字的就成,其他守备和操作信号塔的,都不识字也无所谓。甚至一些只是中转用的信号塔,一个都不识字也没关系,只需要记录信号塔表达的内容重新做一遍就可以。

一个月之后,张一凡这边培训的差不多的时候,徐达也已经回来,把要部署的山头都在地图上有了标记。

大致上来说,主要是沿着长城一条横线,然后从山西边界那到山海关这边一共有三条纵线,以比较大的网格,基本辐she整个北平以北地区。

接下来,自然是徐达选中的山头,修建信号塔以及部署操作和守备信号塔的士兵,军中所有的望远镜,也先都收集起来分配给这些信号塔士兵用。要等南京那边新一批望远镜运到之后,才会重新给军中将领配备。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初的时候,这些部署基本完成,然后便是练习阶段。

北平这边传消息到指定信号塔,或者由边关那边的信号塔传递消息到北平。一开始的时候,不熟练,也会出错。天气不好的时候,有些信号塔距离过远,借助望远镜也难以看清楚。

对于这些情况,张一凡和徐达等人,便想着法子改进,或者用补救措施,来优化这种信号塔通讯方式。

不可否认,不管这信号塔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是有无以伦比的速度优势。

只要半天时间,北平这边就能知道任何一地发生的情况。这在以前,根本就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有了这个信号塔为辅助,经验丰富的徐达,立刻对***重新进行了调整。至于怎么部署,张一凡是不了解。根据朱棣的解释,好像是有故意露出破绽的,还有兵力能迅速投放的什么,总之,徐达根据信号塔这种新的通讯方式,对北方一线,特别是山西和北平这边的兵力都有了调整。

张一凡最近一段时间,就老是听到朱棣的唠叨了:这都到了冬季了,蒙古***也该来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