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朱元璋都傻眼了(5/5)
朱元璋想着,有点头疼了。
本来的话,他自己那些还没成年的儿子,还想派几个呢!
看起来,大女婿的本事,真得是人人想学!
想着这些,朱元璋看着底下几乎所有臣子都已出列,还用一脸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他就有点无语,点名道:「刘卿,朕记得你儿子都三十有六了吧?这都要去?」
「非也,陛下,老臣的小女儿正当学龄,聪明伶俐。求学之余还能服侍师长,正好合适!」
朱元璋:「……」
他看到其他臣子也都要开口说话的样子,连忙开口,抢先一步说话,要不然,他敢肯定,武英殿内又是一片嚷嚷声。
就听朱元璋宣布道:「那还是这样吧,诸卿如果有意派自家子弟去学的,就先写个自家子弟的情况,朕发往北平让大驸马挑选合适之人,如此可好?」
看底下这些臣子的架势,要是同意这个不同意那个的,必然会有一番口舌。这种事情,又不是国事,也不好以皇帝之威来独断,索性就退给始作俑者得了。
听到皇帝的这个话,听起来也是合情合理,武英殿内的这些文武官员,自然就没话说了。
于是,朱元璋就把这个事情交给太子朱标负责。他是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就不管这个事情了。
结果,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三天之后,朱标一脸苦相,跑来找他诉苦了。
「父皇,一凡那事,有点难办啊!」
朱元璋听了,有些意外,皱着眉头问道:「直接发文书发给一凡便是,有什么难办的?」
就这么一点事,竟然还来找他诉苦,他是有点不高兴的。
朱标听了,无奈地说道:「父皇,儿臣这三天收到的文书,已经装了三大箱了,并且还有源源不断自荐子弟的文书送来东宫。甚至有些还不止一份文书,最夸张的是户部尚书那边的,他一个人就送来了三十五份,包括他的族人子弟都有。」
朱元璋:「……」
朱标看到他父皇都惊呆的样子,便感慨地说道:「都怪一凡那点石成金的本事,实在太耀眼了,是个人都想学的。儿臣怀疑,如果全都如数发往北平,估计一凡就不用做其他事情了,天天看这些自荐文书都够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