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那些年那些事儿(七)(2/3)
哪怕风尘仆仆也难掩斯文俊秀的中年人。
他活了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好看的。
咋说呢,跟副画儿似的清雅隽永。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这人的气质太过独特出色,像山涧里的一汪泉水,坦荡澄澈,包容温和,哪怕同为男性,也叫人很难生出敌意。
洪崖有些好奇:
这样的人也敢来战场么?
这些日子常跟他比武的一个军官主动解释说:“那是硕郡王,陛下的亲弟弟。”
郡王不郡王的,洪崖不在乎,只和他一起扛着粮袋并肩往里走,“听你的口吻,好像是个不错的人?”
那军官点头,语气有些唏嘘,“如今天下初定,有不少文官就渐渐瞧不大上咱们武人了,可硕郡王不同,他虽在文人圈儿里备受推崇,却没有那些文人的臭毛病,对朝中几位武将十分敬重,还经常在陛下面前帮咱们说话呢!”
这样啊,洪崖又往硕郡王所在的方向看了眼,心中的天平正了正。
是个好人啊。
当天晚上,军营上下都久违地吃到了稠粥和结结实实沉甸甸的大饽饽,大锅菜里也有了油花。
一丛丛篝火照耀着天空,橙红色的火苗在夜空下起舞,袅袅青烟夹杂着明亮的火星扶摇直上,直冲天际。
洪崖一口气吃了四个大饽饽,这才觉得饿了大半个月的肚皮舒坦起来,然后一边嘶溜嘶溜喝粥,一边竖着耳朵听大家说话。
他们说国库不丰,原本半月前就该拨下来的粮草款子愣是没个着落,几个武臣急得满嘴长泡也无计可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不成还能凭空变出银子来?
就在这个时候,硕郡王带头进言,陛下倒是有意拨款,奈何国库实在紧张,仅有的一笔大款子也被几个老臣弄去南边修堤坝去了。
几次三番之后,那几个武将自觉愧对前线将士,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然而还是硕郡王带头站出来。
他变卖家产,举办了一场文会,说动几位当世大儒题诗作画,又从陛下那里讨了盖了御印的空白文书,说要义卖筹粮。
是人就没有不爱名的,这话一放出去,天下各地豪商巨贾闻风而动,有钱的给钱,没钱的给粮、给药,一掷千金只为一张御笔亲书的“义商”。
为防止被人动手脚,自始至终硕郡王都一手操持,筹集粮草药品后立刻马不停蹄请旨奔赴前线……
洪崖听得入了迷,粥冷了都不知道喝。
也不知过了多久,他才盯着上首那道瘦削的影子喃喃道:“合该让这样的人做皇帝。”
“慎言!”身边几个军官都冲他瞪眼。
洪崖哼了声,用一种喝酒一样豪迈的架势将剩下的冷粥一饮而尽。
见他这样,那几个军官面面相觑,都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