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实用之学(2/4)
岑松坡之前也接触过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甚至还去南洋游历过,所以此时虽然吃惊,但还不至于失态。
而何松明就不一样了,此时已经是瞪大了眼睛,满脸的难以置信:“地、地球?所有人都活在一个巨大的圆球上?太阳和月亮也是球!”
许久之后,何松明才慢慢的放下手中的《天文》,然后深呼一口气,对着李唐长拜:“太爷才高八斗,竟然知晓如此深奥的学问,属下拜服!”
这并不是李唐有多么高深的学问,只是来自后世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接触到了太多的海量信息,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本书籍出来。
其实地圆说在此时的大明并不是无人知晓,一些大明学者已经有了非常精准的认识。
此时的兵科给事中、福建佥事、宁夏参议熊明遇就是其中的翘楚,熊明遇在后来的天启、崇祯两朝历任太仆少卿、南京右佥都御史、兵部右侍郎、南京刑部尚书、工部尚书。熊明遇在此时是以工诗善文盛名,但是李唐知道,熊明遇还是不可多得的天文人才,因为他知道地球是圆的。
熊明遇在《函宇通·格致草》一书中写道:“地如弹丸,是圆球型,地球的中心是极重者,四周高低不平,内有孔窍相同,如蜂巢或者菌瓣一般,内伏水火之气。”
可见明代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只是后世满清入关后,满清为了防汉,将太多的科技予以封禁。
言归正传,虽然李唐这三本书籍的内容并不连贯,知识也不成系统,可是准确性却是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也难怪让岑松坡、何松明二人拜服。
待到二人稳定了一下情绪,李唐继续说道:“日后在县学,学生要学习如下学科:国文、天文、地理、时政、算学、历史、体育等七科。”
“其中,国文课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务求学生提高文采;天文课学习这本《天文》,地理课学习这本《地理》,要求学生开拓眼界,了解自身生活的自然环境真理。”
“时政课学习《海外见闻》,本县要让县内的学生开眼看世界,虽然我大明是当今强国,但是普天之下并不只有我大明一家,周边如何,西人又如何?都应当做到心中有数。”
“算学学习《九章算术》等经典,历史学习历代史书,体育则要练习长跑、力量、搏击等,强健体魄,决不能做文弱书生!”
这下,就连岑松坡也瞪大了眼睛,说道:“按照李知县这样的安排,县学就要储备大量的教书先生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