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宰相子(2/5)

河北一带,相比关中来说,终究是太贫穷了。

但就基本条件而言,根本就不比关中差,要知道河北道旁边儿,还守着河南道,也就是齐鲁大地呢?

双方一旦联动起来,还能进一步开拓辽东。

此外还有种粮的河南,挖煤的山西,山河四省几个兄弟联动起来,绝对十分恐怖。

而置身其中的叶氏商行,以及叶氏商行所能辐射到的百姓,也绝对可以跟着享福。

最直白的来说,大量的作坊涌入沧州之后。

自己的作坊需要什么,就可以让周围的作坊跟着生产什么,节省不少物流时间和运输成本。

最主要的是带动就业,让穷苦百姓手头有钱,可以吃到饭。

叶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觉得,灾年哪怕是地里不长粮食,但是大家可以捕捉河里的鱼,山里的兽,天上的鸟。

但随着旱灾的逐渐严重,叶渡敏锐的发现一个非常恐怖的问题。

那就是,随着河流的干涸,鱼已经没有了,鸟而变少了。

甚至山林里的野兽也在逐步变少,六龙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需要靠人工养殖。

而指望朝廷赈灾也不现实,因为朝廷赈灾,自古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秦汉时期的赈灾模式,朝廷开仓给百姓借粮,又开放王室禁苑让有功有爵百姓进入采摘度灾。无功百姓不救济,只借粮,还加收利息还粮。

秦法认为国民有交税的义务,灾年受国恩,就当借多少还多少,否则灾民们都会变成疲民,不再劳动而是等着朝廷救济,百姓认为朝廷救济理所当然,就不再劳动,坐等朝廷救济。

在这种模式下,在灾荒之年,死伤的百姓最少,而朝廷也没有多大的损失。

但却遇到了一个非常恐怖的对手,儒家。儒家批判秦汉时期的救灾政策,认为朝廷暴虐,粮食应该免费分给灾民,不需要还,更不能收利息。

这种政策在当下大行其道,诸位以为是儒家仁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