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有自知之明和不均衡的发展(3/5)
不怪这些太守对叶腾他们冷嘲热讽,大家都是2000石的太守,陈郡,会稽郡,南阳郡,三郡各个富得流油,留下的三成税金,可以让他们想弄什么基建就弄什么基建,而他们这些关中,中原太守,能保住治下的百姓没有饿死已经是最大的功劳了。
他们想要弄一点水利设施,开垦荒地,修理直道,做一些政绩工程,就会遇到府库没有钱粮的窘境,想着让百姓在本县本土修一些水利设施,结果不但没有受到赞赏,反而受到斥责,朝廷拿出钱粮交给那些服徭役的民夫。但这笔钱却要地方的郡县在明年偿还。
这让这些郡守县令们非常郁闷,手中没钱没粮,想要搞点政绩太艰难了。
而现在两个最富的郡守,还商议修建钢铁厂,这更加让曹性他们不满了,他们连修水利的钱粮都没有,叶腾就要花大价钱去建设钢铁厂。而且还愿付出1000斤食盐的价格换一个铁匠,这让他们怎么能忍受,同样是郡守,起点都不一样,这怎么比。
曹性大声道:“应该把陈郡的钢铁厂,纺织厂,会稽郡的盐田,捕鱼队全部收归朝廷,这些产业赚的钱,朝廷给我们每个郡分建置一个打工厂这样才公平。”
“说的没错,这样才是最公平的!”其他郡守纷纷起哄。
叶腾,商农他们上《大汉月报》,让天下人都清楚了两人的政绩,让两人名震天下,他们也想要成为名臣,也想要进步,但面对这种wài • guà选手,他们怎么竞争?
而现在按照曹性的说法,大家的起点都一样了,这样才公平。
就在这个时候徐凡带领丞相周章,假丞相,张良,陈平三人进入。
“怎么这么热闹!”徐凡笑道。
众人大惊,场面顿时安静下来了,所有人纷纷坐上自己的位置,但却没有说话。
很快有文吏把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徐凡。
徐凡看向众人道:“各郡环境不同发展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陈郡,南阳郡身处我大汉腹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加上执政久,才有现在的成绩,而会稽郡是因为地理优势,人家靠海就是能捕鱼晒盐,这点你们想学业学不了。”
“千万别看到其他人的成功,就想着建立一个相同的工厂就能成功,这是在刻舟求剑,失败的可能性反而更大,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一个产业是不是适合当地的特点,我们还是要多多调查的。很多事情不要太急,只要着急就会出现问题,始皇帝的教训极其深刻呀。
“诺!”徐凡这样说,自然就没有人敢反驳了。
丞相周章道:“上计现在开始,内史郡出列。”
内史令郦食其出列托着上计的账本。
上面记录了内史郡一年的田赋,工商税金等明细。要具体到每户,每个乡里有多少人,每个县有多少户,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