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西域轨道的畅想和大汉的新一代(4/5)
大汉历十六年,六月九日,高陵县。
几个少年在高陵县城当中,四处观望,对四周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
其中一个身材魁梧的青年道:“太子,老丞相让我们暑假写一份社会实践的报告,为什么不留在长安城,高陵就像一座工地一点都不好玩。”
身材魁梧的青年叫英雄,是英布的长子,今年12岁,他延续自己父亲的基因,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却已经长的人高马大,要不是他稚嫩的脸庞,还会以为这是一个成年人。
而被他叫太子的自然是徐凡的长子,徐爱民,今年已经十三岁,现在已经是长安第一中学,一年级的学生。
今年暑假,他们的校长周章给他们布置了一项社会活动课,内容不限,但要他们做一个社会调查,调查一个行业的情况,并且写出自己的感想。
而这对一直生活在长安城的徐爱民来说,是一个很新奇的事情,但他对长安太熟悉了,反而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个社会调查,他干脆就带着自己的小伙伴来到长安城不远的高陵县。
张辟彊看着四周的环境迟疑道:“高陵不是有小长安之称,怎么现在像一个大工地。”
不怪他这么想,在高陵的街道上,街道两旁到处都是开挖的沟渠,一群工人忙碌的一点点延长这条沟渠的长度,四周尘土飞扬,还真像一个大工地。
张辟彊是假相张良的幼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张不疑,前两年假相张良退休,天子给了张良一个国公之位,但张良就把韩国公之位交给自己的长子张不疑,让他在南中建立新的韩国。而张良则带着自己的幼子继续在长安城生活。
张辟彊也就读于长安第一中学,这座中学的校长是丞相周章,老师也是张良,陈平这样的大汉开国元老,其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大汉诸侯和贵族的子弟,也只有这些大汉开国元老,才能震慑住这些诸侯贵族子弟。
因为这些都是诸侯的嫡子,徐凡更加希望他们可以成材,这样才好继续为大汉开拓诸侯领地,所以学校管理的非常严格,即便是暑假,也布置了社会活动的课,让这些诸侯子弟不至于变成,何不食肉糜的高粱子弟。
陈买看了看工地迟疑道:“高陵应该是在翻修,其实长安城也是个大工地,只不过长安城太大了,每次翻修只有一两个市坊,所以我等才没有察觉,但高陵县太小了,翻修市坊就让整个城池看上去像一个工地了,这说明高陵县这两年经济发展的非常快,都有钱来翻修市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