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试点与地方乱象(4/5)
两个月前,宋义和熊心找到徐凡,小心翼翼的对徐凡说,朝廷要四大钱庄收缩战线,收回贷款,对于民间作坊的贷款他们已经完成了九成。
但还有一部分郡县官营作坊,他们不但不还钱,还想继续借款,两人自然不肯,这要是违反了天子的命令,两人还有前途在。
但让宋义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地方上的钱庄已经失控了,即便是两人已经下达命令,不允许继续借贷。
但截止到大汉十九年十月,地方郡县贷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六成,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两人只能求助于天子。
知道这事情之后,徐凡虽然生气,却也明白这种事情必然会发生,比起远在天边的上级,近在眼前的郡守更加能控制这些钱庄。
这种事情按制度办就好了,地方上的汉吏只要敢越界,朝廷就按制度处罚,只要多处罚了几次地方上的汉吏,他们自然就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怕就怕这种事情你规定的制度却不敢处罚,那规章制度而然成为了摆设,朝廷的威望也在地方汉吏一次次的突破下不断下降,大汉有多少事情,就是这样一次次突破下限,以至于变得一发不可收拾,朝廷的法令变成了摆设,反而所谓的潜规则开始大行其道。败坏天下的风气,降低社会的信用,提高天下百姓的生活成本。
徐凡干脆交给周勃来处理,说起来周勃成为税监令,已经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地方事物,这次正好让他知道一下地方汉吏的情况。
周勃接到这个命令之后,本以为没有多大的事情,朝廷已经提前两年提醒了,即便是傻子也应()
该知道怎么做了。
但等他真来到陈郡,在上计吏,御史等人不分昼夜,从陈郡府衙和四大钱庄调阅阅各种资料,查完之后,所有人都目瞪口呆,连周勃都震惊无比,他万万没想到,下面的这些官员不听朝廷的命令也就算了,居然还和朝廷对着干。
朝廷甩卖的作坊,他们用各种办法接手,朝廷让他们减产,准备度过冬天,他们却逆势扩张,想要占据更大的份额。这真是有正确的路不走,偏偏要往绝路上走。周勃都气的无言以对了。
因为逆势扩张这都算是好的,好歹这也真是为了发展作坊,是在做事情,这只是能力差的问题而已。
关键是一些更胆大包天的汉吏,他们和四大钱庄的管事相互勾连,弄个虚假的官营作坊,而后以一成的超低利息贷款,再以两成到三成的超高利息,借贷给那些急需发展的作坊主,甚至连会稽郡的海商都跑到陈郡这里来贷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