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艰难改革与反噬(3/4)

昭云苦笑道:“还能怎么应对?把所有人召集起来,把这事说一遍。”

“螳臂能挡的了车吗?改革在陈郡太常见了,这不过是个轮回而已,就像晁县令说的一样,这弄不好大不了我就退位让贤,反正我年纪大了,这些年也赚够了,现在退休养老也好。

昭云在自己的纺织厂有两成五的股份,这些年不断分红下来也有上千万钱了,经营工厂竞争太激烈了,尤其是在大汉本土,他是不打算让自己儿子接班的,而是打算让他儿子带的这笔钱,去南洋购买一个经济作物园,这样旱涝保收也好。

西柳市坊,云秀纺织厂。

回来之后昭云就开了高层会议,把朝廷的一长制改革,还要砍掉一半管理层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晁错果然不愧是法家酷吏,一杆子就要打翻几千人的饭碗,当初朝廷就不应该让法家东山再起。”一长制要是只是针对工匠,他们自然是热烈欢迎的,但现在砍一刀砍的最狠的却是他们。这种改革不要也罢。

而后一个管事看着职工大会领事道:“我们召集全场工匠罢工游行。拒绝朝廷的改革,要知道你们工匠也在晁错这个酷吏的优化行列。”

职工大会领事苦笑道:“墨家总部已经通过决议,让墨者不得阻碍朝廷的改革。”

墨者大会之后,墨家一开始在几个比较基层的集体纺织厂进行改革,但他们执行的却不是一长制改革。

墨者他们经过商议之后认为,大汉的生产力比十几年年前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相对的管理能力没有得到提升,生产和管理不匹配,所以没有完全发挥生产力的优势,他们决定在莫家的工厂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制度,狠抓制度落实,在生产中一点点的把利润扣出来,做到不减少工人的福利待遇情况下,把工厂的利润提升上来。到时候他们再用这套管理制度,在全面取代大汉现在落后的管理制度。

当然为了和一长制有对比,墨家已经下令,让陈郡墨者不要阻碍晁错的改革。

“难道就看着那个酷吏在我们陈郡为所欲为,老夫子大半辈子都待在云秀纺织厂,现在年纪大了就活该被优化。”

“退你一个也没用,现在人家要砍掉一半的人,晁错这就是不想让我们活,我们给他面子,叫他一声晁县令,他还真以为自己是天子的亲信,就可以在陈郡乱来,现在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朝廷的改革措施宣扬出去,发动整个陈县的大罢工,把晁错赶出去。”

职工大会领事意味深长道:“朝廷其实就是想砍掉一些吃干饭的人,这些人走了,我们厂的利润就好看多了。”

这一下就惹恼了一个关系户道:“你以为一个厂子能开起来,你们这些工匠苦哈哈的做事就能行了吗?没有我大伯的关系,厂里最优惠的低息贷款哪里来的,我一个人就为厂里每年节省了几百万的利息钱,每年才拿十几万的俸禄,厂里这是赚大了,我一个人的作用就能抵你们上百个工匠的作用。”

另一个关系户也说道:“要不是有我父亲留下最好的仓位,协调运输船,我们厂的棉布能那么快的运输出去。就赚这么三瓜两枣。每天还得早出晚归的做事情。你相不相信乃公不干了,你看看厂里少了某是不是能多赚钱?”

“钱没赚几个,管的这么严,现在你们还觉得乃公吃干饭,乃公不干,我这就去大秦洲发财去。”越想越气,这个关系户直接甩门而出。显然他内心对这份差事也是不满的,早就不想干了。

时代造成人的选择不同,现在大汉机会太多了,去新大陆可以轻松成为大地主,去南洋也可以靠着经济作物轻松发财,去天竺当一个基层的小吏是轻轻松松的,能力强的话,说不定可以成为两千石大员,哪怕是去匈奴经商也不差,前两年匈奴的经济危机直接把匈奴国的资产价格打到底,加上匈奴本就人力便宜,去匈奴国开纺织厂也可以轻松赚钱。

最后就是大秦洲了,这里虽然穷,但他们反而是最缺少各种工业制品和机械的,哪怕是做代购也能轻松发财,大汉推行全球化,这个时代正处于第一波全球化红利的浪潮当中,机遇太多了,赶场就有很大的概率能闯出来。

所以大汉的二代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出去闯的,只是他们的父母因为个人经历的关系,他们更喜欢自己后代过个稳定的生活。出去闯虽然有机遇,但也有危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