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大额红钞,小额绿钞(2/5)

虽说朝廷解禁金银交易的时间很短,但民间、商业交易早已盛行用银进行交易。

朱厚照去过内承运库,知道当下主要的银两分为四类:

宝银:马蹄形,五十两。

中锭:锤形,十两。

小锭,又名锞子:小馒头状,多为一至二两。

散碎银:不规则状,通常不足一两。

而从四大粮商家中“挪”过来的银两,绝大部分是中锭,其次是保银与小锭。这也就意味着,四大粮商在生意上许多交易是以“十两”作为主要单位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只设计小额宝钞,并不合适。

明代中期毕竟不是明代初期,初期民生凋敝,商业交易金额通常不会太大,经过百余年的民间积累与商业发展,是时候突破一贯钞,向上设计更大面额宝钞了。

经过慎重考虑,朱厚照设计了两款宝钞:

大额红钞与小额绿钞。

大额红钞,面额分别是一百贯、五十贯、二十贯、十贯、五贯、一贯。

小额绿钞,面额分别是五十文,二十文、十文、五文、两文、一文。

考虑到废掉旧式大明宝钞可能会引起皇室宗亲不满,违背祖制、不尊祖先的帽子可不小,所以必须将老朱给挖出来,放到大额红钞上,将朱棣也挖出来,放到小额绿钞上。

借借太祖、太宗的大脑袋,堵住一些人的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