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世人受此累,久矣(3/5)

最后张诚更是提出,如果有可能的话,在各营内的合练有些进展之后,还要考虑在两营、甚至是三营之间进行合操,以提高各营之间的协同配合能力。

在张诚的设想中,战事千变万化,很难在战前对战事进展做全面的设想和规划,唯一的破解之法,便是尽可能将各式战法军策实际操练一遍。

惟有如此,临战之际再以严苛军法震慑,将士们才不会因恐惧而慌乱,只要他们能够严守军令,以平日实操之法应对,即使不能大胜,总不至于大败亏输。

…………

当日中午,众人在瑞云寺内共同用罢了斋饭后,又继续商议了一些军中琐事,各官将们便纷纷散去。

而在禅房之内,张诚手里正拿着一份书稿,上面的小楷写得十分工整,力透纸背,没有十几年的功夫,绝写不出这样的字来。

永宁伯轻轻放下手中的书稿,抬起头看向身前不远处跪着的一个瘦弱书生,这人身形略显高长了些,但却是过于瘦弱。

不过,看他的面上神色却颇为坚毅,而文弱之气也显得少了许多,想来必然是有些特殊经历。

张诚看着他开口问道:“你就是刘承祖?”

“回大将军话,学生正是刘承祖。”

“嗯。你前时一直随在王参赞身边,帮着打理沇河营事务?”

“是。学生自开封城下为大将军所救后,便跟随王参赞身边,充任文书。”

“不错,你字写得不错。思路也颇为清晰,本伯看你所做的记录,许多地方虽非各人所言原话,可这意思却更为通顺。”

张诚夸赞一番后,又继续问他道:“你充任文书,已有数月光景,对于本伯军中推行的标点符号一事,可有何看法?”

刘承祖这一次没有直接回话,他略作思考后,才开口道:“回大将军,学生读书之际,并无这‘标点符号’之说,此前也确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初见时,学生也以为纯属‘画蛇添足’之事,自古来这‘天下文章,莫不如此’,何以忽然就多了标点符号一说。

然用过之后,却并非如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