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们黄巾太有实力了(3/4)

只不过如今黄巾的素养足够优秀,即便是建设营寨的时候,也时刻有兵营保持防备,张纯大军进攻而来,很快就遭遇到黄巾的强力还击。

一万多兵力,处于大军最前方的就是两千重甲步卒,随后才是数千普通士兵,后方则是两千甲兵以及一千重骑作为后备军随时待命。

两军步卒开始作战,双方战斗素养的差距肉眼可见的开始出现。

黄巾这边在宏观的整体阵型始终保持着稳定坚固的状况,中军左右营彼此进退,以良好的进攻节奏把张纯大军逼得节节后退。

而具体到作战的局部上,除开单独序列的甲兵锐士,普通黄巾的每个百人队都是功能齐全的复合型小队,相互配合以娴熟的合击作战,往往能产生极强的效果。

每个百人队,基本都是三十长矛兵,三十刀盾手,四十配备着环首刀的弓弩手。

在战场的最前端,敌军即便拼命冲开了前方甲兵的阵型,他们首先面对的就是由刀盾手组成的第二堵人墙,人墙的后方,有持有近乎三米长战矛的士兵掩护刀盾手拼杀。

更让张纯军绝望的是,他们在面对这些的时候,还会有数不清的弩箭十分精准的向自己射击。

虽然经过改制的连弩在威力射程上,都不如弓箭和强弩,但它强在射速高啊,射程不高威力不大,那就把作战场景放在十几二十步这样的中距离上,这就完全可以弥补现有的缺点。

更重要的是,在如今铁制品生产效率极低的时代,连弩拿出来用一打一个准。

每一个百人队配四十名弩兵,放大到数千兵力的大军团,那就是一两千的弩兵,而且这些弩兵不是单独序列,而是混合编入每一个百人队里,这让他们在局部的小战场也能发挥灵活强力的战斗作用。

经过改进的连弩配备有基础的瞄具,十几步的距离几乎是指哪打哪,还能保持高频射击,这让连弩兵在战场上有了强大的作用。

张纯大军冲杀过来,马上面临的就是数不清的弩机射击,十几米的连弩威力绝对不是血肉之躯可以承受,只要吃上一箭,即便还活着也会瞬间丧失战斗力。

如此作战之下,张纯军根本就没办法应对,很快攻势就被压制下去。

而两侧的乌桓突骑也不甘平静,近万的骑兵瞬间出动,几乎围住了黄巾阵地的全部侧后方,然后就开始了蓄力冲击切割边角。

黄巾后方阵地虽然不是甲兵,他们的长矛和连弩却也让骑兵不好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