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太子的产业(4/5)

本来还未到开城门的时辰,见到来人高喊着,急忙打开城门,放人离开。

准备上早朝的时分,李承乾见到了大将军,笑道:“英公。”

李绩躬施礼道:“太子殿下,臣惭愧。”

李承乾笑道:“大将军不用惭愧,是孤疏忽了。”

昨晚的事,一早就有了结果,在皇帝与太子之间的交易中,河西走廊出现了巨大变动。

首先修缮河西走廊的李义府被调了回来,就连兵部侍郎也被召回。

而李绩的儿子被调任河西走廊任职河西道折冲府都尉,但依旧由李大亮调遣。

英公的家业保留在河西,并且英公的儿子去河西走廊,是为了看护太子在河西走廊的修缮事宜。

往后东宫与李绩会走得很近。

因河西走廊一旦修缮完成,来往关内外的西域客商会更多,难道说他们会绕过河西走廊吗?这根本不可能。

早朝上,陛下对两道旨意的缘由只字不提,也没人提及这件事。

一个月之后,关中进入了二月,天气乍暖还寒。

夜里的气温很低,李义府比段瓒先一步回到了长安,在河西走廊接到旨意之后,与李震交接好各项事宜,便快马加鞭回来。

本想着比段侍郎先一步到,现在李义府只好策马在长安城的城门前晃荡。

长安城宵禁了,城门也不会为自己一个新上任的御史打开。

难怪段侍郎会慢个半日脚程,原来是早就算好了脚程,等他来长安时,正好是城门打开的时辰。

如此,李义府也打消了在长安短暂落脚的念头,按照旨意径直去洛阳复命,不用向朝中禀报河西走廊事宜。

“驾!”李义府一声大喝,策马朝着洛阳方向而去。

沿着渭河一路前行,就快走到渭南地界的时候,李义府拉住缰绳,让马儿停下。

而后安抚着疲惫的战马,缓缓走入眼前这个村子。

马蹄声与战马打响鼻的动静在夜里很清晰,一直走到了渭南县的县衙前停下。

久居河东的裴明礼对战马的声音很敏感,他从睡梦中醒来。

先是爬上了墙头,看到来这里的只有一人一骑,问道:“什么人?”

“御史台李义府,前来见裴县令。”

得知当初的裴行俭已是渭南县的县令,当初河西走廊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里是落寞的。

当年一起科举入仕,一年之后就天差地别了。

不过现在的李义府换了一副心境,他修缮河西走廊有了功劳,以科举入仕是个文官,又没有从军的资历,只能继续任职文吏。

他现在是御史了,并不比裴行俭差,这是他心中的底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