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京兆府文章(2/4)
他说的杜如晦,似乎还在抱怨现在的杜荷不争气。
要从个人成就上来说,杜荷是一个很争气的年轻人,他的经商模式最前卫。
其实自己这个太子对杜荷的点拨并不多,真要说有指点,也只是给了他几个秘方而已。
其余的经营,都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如果杜荷真的不争气,他也守不住秘方与家业。
杜正伦从袖子里拿出一张纸条,递上。
李承乾狐疑道:“这是什么?”
“从渤海士族送来的信。”
拿过字条,李承乾打开看着,上面写着一句话。
杜正伦道:“他们说皇帝就是一根竹子,虽说长久地立在那儿,可始终只有皇帝是最高的。”
李承乾看着字条上的话语默不作声。
杜正伦在一旁坐下,与太子保持了一些距离,卷起袖子伸出手臂,道:“最高的竹子是什么样的?”
他用手臂左右晃,道:“风就是朝堂上的官吏与地方士族的喉舌,风往哪边吹竹子就往哪边倒,哪一边的风更大,竹子就偏向哪一边。”
这张纸上简短的一句话,道尽了那些门阀世家对皇帝的认知。
这些陈旧腐朽的世家,一直在用同样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一个皇帝。
所以呀,孙猴子能大闹天宫一定是有原因的。
李承乾将纸张交给他,问道:“你帮着父皇查他们?”
“有一个知交好友在渤海士族中,相比于朝中得到的消息,下官知道得更多一些。”
杜正伦是给父皇办事的,一个殿中侍御史已算个不小的官吏。
东宫门下的官吏在朝中已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团体力量,却少了像杜正伦这种人物。
人才呀,在每个时代都稀缺的。
李承乾站起身也不想和这个油盐不进的人继续说下去了。
杜正伦上前一步道:“太子殿下,今日不理政事吗?”
李承乾低声道:“无妨,孤一个人加班。”
杜正伦追上两步,道:“太子殿下,卢元很有可能是被人害死的。”
任由杜正伦说着,李承乾依旧走着,离开中书省,先去少府监看了看,见太子殿下来了,徐孝德亲自迎接。
这里的工匠已熟悉了游标卡尺的用法,这倒是个大进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往后的工部可以继续往更精细的物件上发展制造工艺。
之后又让徐孝德与一群工部的官吏,去朱雀大街看看沟渠的修缮事宜。
在阎立本的亲自监工下,沟渠的建设已到了收尾的阶段。
长安城的几处坊市还在修建,看来可以赶在今年雨季之前完工,这些沟渠就能够发挥用处了。
午后,李承乾便在东宫看着关中各县的呈报,以及今年的粮草运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