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不参与朝争(2/5)

李绩困惑道:“殿下,今日是要出去游玩吗?”

“出去走走吧。”

看大将军还有些犹豫,李承乾又道:“朝中积压了这么多,孤就算现在去中书省,也只能听他们吵架。”

李绩不解道:“中书省又吵起来了吗?”

“大概吧。”

出了城门的时候,李绩道:“今天下了早朝,赵国公说太子殿下很久没去看许国公了。”

李承乾叹道:“不能经常去呀,去多了他老人家就会烦。”

李绩干笑一声,有点理解了。

马车刚出长安城不久,颜勤礼与许敬宗就跟上来了。

“太子殿下,下官听说今日太极殿上的争论了。”

“你们作何感想?”

许敬宗道:“郭寺卿送来了书信,他说希望关中做好接收棉花的准备,大军回来之时,也会将棉花带来。”

颜勤礼担忧道:“可若中书省的再来为难又该如何?”

“那又如何?他们敢来拆,某家带着民壮与他们打一仗罢了,谁敢阻挡关中发财,就是许某最大的敌人。”

李承乾又道:“老许啊。”

“臣在。”

“暴力确实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问题,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许敬宗策马在一旁道:“让殿下见笑了,臣不善与人讲道理。”

李承乾苦恼道:“孤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臣奉命行事,不会有半分怠慢。”

“做事要多想,别整天就知道打打杀杀。”

许敬宗神色一凛道:“臣明白了,殿下放心,谷雨时节之前,各县各地的纺织作坊都能建设好。”

上官仪在咸阳县留了半年,确定了棉麻布纺织生产的可行性。

今年关中必须要先把路铺好了,等棉花一到便投入生产。

无它,只因这些年一次次证明了,生产制造的收益是耕田种地的数倍,渭北这片地与渭南不同。

渭北与泾阳很适合作坊业的兴建。

李承乾叮嘱道:“关中产业需要人保驾护航,老许你说呢?”

“臣领命。”

与许敬宗叮嘱了几句,李承乾又与李绩大将军在各县逛了逛,黄昏时分才回了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