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幸福的烦恼(2/3)
就是当了这个皇帝自己还不是战战兢兢地过了好几年?生怕他们哪天一个不满意就又要换掉自己。
这又不是没有过!当年干出这种事的霍光,那可还是他们这些士族口中的名臣!
自己不依靠宦官行么?至少这些人不管是多么的权势熏天,多么的贪得无厌,那都是他们自己这一代人的事儿,不像他们士族,那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这样的士族门阀,哪个皇帝会喜欢?不打压才怪!
但是不管灵帝有多么的讨厌士族,可是真要让灵帝现在就跟他们撕破脸的硬钢,灵帝是真没那个自信,他也只敢让十常侍之流的在前面为他冲锋陷阵,自己在幕后悄悄地给士族添堵使绊子。
更不要说还是让他为了个名不见经传的商贾,滑天下之大稽!
所以说,想要灵帝亲自征辟,趁早死了这条心。
除了这个,想要入士,常用的那也就剩举孝廉、茂才了。
可是现在各州郡的孝廉茂才的举荐,那基本一般都是掌控在各州郡的地方士族手中的,每年分到手上的名额他们自己都不够用,哪里有多余的位置留给他们商贾豪强?
这也是为什么张凡一开始就没考虑过让周家的两个公子走举孝廉的路子,大家都知道这根本就不现实。
说白了,察举制里的“举”这一环节,那是这年代的士族手中最核心的利益,真心不是周家这样的商人豪强和高家这种在本地郡县还没什么根基的士族能够拥有的。
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周家这种几乎已经做到一州一郡之地的最大商人的豪强之家,也无法跨入士族这个圈子的门槛的根本原因。
阶级的固化使得东汉末年的大多数的豪强地主都难以接受,更何况是更底层的氓首百姓。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黄巾起义这场声势浩大的大汉之殇,为什么一经发动就能这么快这么迅速地得到天下响应。
那根本就不是什么张角有多么高的个人魅力,或者准备得有多充分,只是这大汉朝,真的是已经失去了这天下太多的人心。
豪强地主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天灾人祸频发,草民百姓生存艰难,活都活不下去了还能不反?
世家门阀又通过“察举制”垄断了所有的上升途径,即便是豪强地主,大商巨贾也基本上没有任何的进升之阶,他们就甘愿被人当成圈养的猪羊随时待宰?他们能不反?
即便是士族当中的那些党人,因为大汉桓、灵两代帝王的不断打压,更是闹出了党锢之祸这种绝了他们的根基的事情出来,他们难道就没有怨言么?黄巾之乱会少得了他们的推波助澜?
氓首、商贾、豪强甚至是党人,这么多人都对汉帝的统治产生了不满,怎么可能还不天下大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