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强赵之策(2/3)
赵襄子与智、韩、魏战于晋阳,虽敌军势众,亦不降也!
赵立国之初,人口不过百万,地不过千里,军不过十万。
中山等国日常欺凌,林胡、楼兰等胡人更是欺赵人甚矣。
及至赵武灵王继位时,齐、楚、魏、韩、燕等五国叩兵国门,险使赵国面临大辱。
惜武灵王一代英雄,北战胡族,拓土千里有余,内灭中山,一举消除赵之心腹之患。
至惠文王继位,赵与秦、齐已是大国,赵之威名播与海内。
惜哉!长平一战,赵国之殇也,四十万人埋骨长平,赵国之民家家带孝,日日啼哭,赵国已是一片伤心之地。
今余之学识不足,却也曾细细思考长平之败。
长平之败何也?唯久战也!
秦国之利不在兵甲足备、士卒精锐,而在巴蜀、关中之地肥沃。
赵国之地贫瘠,一亩地产粮不过担,秦国关中巴蜀之地肥沃,一亩地能产担粮食。
且秦国之地多为平原,赵国之地多为山地,如此秦国之粮足比赵国多近半也。
秦国吞并巴蜀,国中人口以达四百余万人,而赵国虽是强国,国中亦不过三百余万人。
故韩非认为,赵国与秦国相比,无论是人口、粮食都不占优势,所以与秦国之战唯有速战。
长平之战,秦军远道而来,虽然后勤补给消耗甚多,可依旧比赵国粮多。
秦国与赵国相持两年,秦军精疲力尽,赵军又何尝不是如此?
且秦赵自交战以来,赵军小败不断,又怎能与秦国久持,相持之下赵军必不战自溃!
是以长平之战要么速战,要么不战!
长平之战后赵国没落,以无一国之力能抗秦之实力,当今唯有合纵。
合纵之兵不在多,而在必战,在不得不战!
楚国地大物博,对秦国并不惧怕,且多任楚国公主为秦后。
所以楚国抗秦之心并不坚定,兵力在多也是无用。
燕国地处偏僻,且不与秦国接壤,自然不想得罪秦国。
唯有三晋,赵地处秦国北部,魏、韩地处秦国中部,是以此三国抗秦之心最坚。
所以合纵之谋不在楚、燕,而在赵、韩、魏!
…………(暂时就写这么多,其他的我还没想到,另外长平之战廉颇先领兵时,赵国虽然没有大的败仗,可是小败不断,所以廉颇才采取全面防守的策略)
韩非写完,就递给绎心。
韩非伸了个懒腰,说道:“这张纸应该能让我在赵国谋个一官半职,就希望赵国能有一些识货的人。”
绎心看着韩非写在纸上的话,说道:“不久前五国合纵攻秦都没有成功,你写的三晋抗秦之策能成吗?”
韩非笑道:“三晋抗秦之策不过是夸夸其谈,任何一个读书人都知道要合纵才能对抗秦国,可你看合纵有这么容易实现嘛?”
绎心有些不明白的看着韩非,实在是不知道韩非说这话的意义。
韩非看着绎心不懂想目光,解释道:“提出合纵之策不过是一个契机,一个能让我登上赵国朝堂,见到赵王的机会。”
没错,因为韩非的身份和名气,只要韩非提出了合纵之策,赵王不想见韩非也必须召见他。
韩非现在的名气虽然不算闻名七国,可也不算小。
而当韩非写出了合纵这样的惊天之论,那赵王就必须要见韩非。
因为赵王不见韩非的话,那赵王就会被扣上一口轻慢人才的帽子。
毕竟天下间不止赵国一个国家,天下也不只有赵王一个君主。
不过韩非这是阳谋,韩非也不怕赵王对自己有什么意见。
过了一会,赵嘉就来到了韩非居住的这处府邸。
而在书房里的韩非有些惊讶,倒是没想到赵嘉居然会这么早来
韩非看着绎心说道:“你回房间去吧。”
韩非把绎心叫回房间,就是不希望绎心的容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