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晋升,金印紫绶(4/5)

耕地有多辛苦,要干过才知道。开荒,拉犁还不算是最累的。

曹操让一人耕半亩地,能要三人半条命。

郭嘉叼了根草梗,和戏志才在一旁谈论农事:

“去年搞屯田,引流民开荒,我兖州八郡得一百余万斛粮谷。虽无余粮,但已初步达到人均可食。”

“伱说的人均可食,是指我兖州军伍。”

戏志才道:“其实没那么乐观,勉强能活罢了。以徐州为例,不算是大灾之地吧,民众吃麸皮度日的也不少见。

在街上走,常能看见皮肤浮肿的百姓。”

“大概十余年前,徐州的六郡之地,民众近六百万。现在,锐减到四百六十万,少了百万人。

这些人口,要么被各地豪强抓去充军,战死,要么饿死或成为流民。”

曹操洗手净足回来,问:“今年豫州估产多少?”

“豫州今年用流民充填,分配开荒。准确的估产还没出来,但预计增收,至少一百五十万斛。”

周边几人都露出笑容。

他们齐心协力的做了些事情,见到成绩,总归很值得高兴。

当下的兖州文武,目标正日益清晰。

就是要早日让乱世变成治世,拥有统一的政令体系。

能不能再将治世变成盛世,则更考验他们这些文武驱外安内的能力。

“走吧,往西去。”

“这几人咋办?”典韦有些舍不得新得的‘苦力’,惋惜询问。

“让他们接着干。”

一行人离开,但留了军伍看护种辑,吴硕,伏平三人,埋头苦干。

三人一直干到次日傍晚。

中间只休息了两个时辰,吃的是掺了麦麸的烀饼。

往昔难以下咽的东西,这时候狼吞虎咽。

吃完了,连手指头都要嗦喽嗦喽,容不得半点残渣浪费。实在是一天就供应一顿饭,这么大的体力支出,饿极了。

到勉强干完时,三人倒在田埂上就睡着了。

而离开的曹操等人,一路往西,来到兖州东郡,查看黄河南岸的防务。

对岸,就是冀州黎阳县。

那里已成为前线阵地,兵马,辎重从冀州,幽州各处汇聚而来。

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动员,各类物资调配,是大问题。

遇上大型战争,甚至要整年时间来备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