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羽林变前(4k(3/4)
最后小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领班的重臣之首,清河王元怿的身上。
对于这位清河王叔,元诩一开始的感情是尊敬的。
世人都说清河王的贤名,元诩刚登基的时候也将清河王视作学习的偶像。
但是随着皇帝日渐长大,关于母后和清河王之间的那些风言风语,也传到了小皇帝的耳朵里。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河王的形象逐渐在小皇帝心中崩塌,清河王以后再上的那些劝谏皇帝的奏章,就被小皇帝当做是欺世盗名的谎言。
典礼性质的大朝会让人昏昏欲睡,垂帘后的胡太后也打了一个哈欠,等到仪式进入到尾声,准备退朝的时候,小皇帝突然说道:
“朕听闻古代的贤名君王都善于听取臣下的意见,诸大臣有没有什么事情要进谏朕的?”
说完这些,小皇帝紧张的呼吸都要停下来了,这段话是大长秋刘腾教给自己说的,他又观察身后的动静,生怕自己贸然的举动激怒母后。
但是胡太后却没有什么反应,但玉陛下的大臣也没有任何反应,大朝会本来就是典礼性质的朝会,谁没事准备进谏的奏疏啊。
就在小皇帝感到失望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声音喊道:
“臣,给事中张仲瑀,有奏疏进谏陛下!”
这句话说完,整个太极殿内一片寂静,张仲瑀强鼓起勇气,从低级官员的班列中走出来,将准备好的帛书高高举过头顶。
朝堂上真的有忠臣!
元诩有些激动,他连忙对着身边的内侍说道:“召给事中张仲瑀上前问对!”
张仲瑀从没有如此被瞩目的时刻,他颤抖的走到玉陛前,开口说道:“臣闻言,孝文皇帝以贤能取士,分别姓氏,勘定门第,才有两朝文治。如今却有粗鄙武人,幸进华选之列,臣请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
张仲瑀一说完,整个太极殿内都安静了下来,但这个时候开弓已经没有回头箭,他只能将自己的奏疏继续读下去。
张仲瑀列数了禁军从南货贸易赚取的巨额利润,列数了禁军在洛阳的跋扈。
同样站在辅政宗王行列的江阳王元乂,丑脸上露出一丝笑意。
张仲瑀能在大朝会上书,这一切自然都是他的安排。
元乂先是联络内侍刘腾,暗中影响小皇帝,又唆使张仲瑀上书,当众揭露禁军的问题。
这一切自然是为了攻击掌管禁军的护军将军,清河王元怿。
清河王元怿复宠之后,多次挑拨元怿和胡太后关系的元乂惴惴不安,生怕遭到清河王的报复。
元怿掌管门下省,张仲瑀一个小小给事中的奏疏,很有可能直接就送不到胡太后面前,更不要说让小皇帝看到了。
所以元乂才安排了这么一个机会,让张仲瑀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将禁军的问题提出来。
张仲瑀说完,太极殿内一片寂静。
小皇帝从皇座上站起来,张仲瑀的奏疏让他听到了在宫中听不到的话,让他了解到宫中不知道的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