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后悔的高拱(3/4)
简单的一句话,让高拱为之一滞。
“不是故意欺瞒新郑公,是王某确实不知。皇上要如何用臣下,用胡汝贞,圣心独裁,外人不得而知。”
高拱戏谑地问道:“太孙殿下,没给你透口风?”
王崇古笑了笑,“没有。”
高拱看了他一眼,又问道:“江西自古多盗匪,阳明公在赣南剿过一次,都未能除根。你们这次,会不会春风吹又生?”
他的说话的语气,还仿佛是阁老一般。
王崇古不以为然,开口道:“太孙殿下给王某的书信,有说及广东、江西盗匪,三分军事,两分正治,还有五分在于经济。
要想方设法,给当地山民找到活路,有个饭吃,有件衣穿,没人愿意提着脑袋上山为寇。
所以这两年王某在江西广东,用兵进剿倒是为辅,开荒拓田,打通江西广东水陆通道,倒成了主业。”
“打通江西广东水陆通道?”
“对。江西鄱阳湖一带,也是鱼米之乡。可是附近的汉江、洞庭湖都是鱼米之乡,粮食卖不出价。丰产反倒伤农。
如果能够逆赣江南下,越庾岭,入浈江,直下广州。广东多山少田,又多台风,粮食经常不够吃。江西的米,运到广州,至少能卖得起价。
此外江西的茶叶、瓷器,以及丝绸,能够通过这条道,转至广州,可直接出海贩运,不必再绕至上海等地,省了一截路。
广东有广州出海口,背靠江西湖南,如果能打通南北通路,互通有无,对于三地来说,是件大好事,至少可养活数十万百姓。”
看着侃侃而谈的王崇古,高拱感觉自己有些不认识他了。
高拱此前是晋党领袖,王崇古是晋党骨干,两人此前也相熟。只是数年不见,高拱发现王崇古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
等到王崇古说完,高拱忍不住说道:“鉴川公,伱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王崇古愣了一下,随即笑道:“王某喜论民政兵事,转历地方,苦苦追寻利国益民之法,却久久不得其法。
前年进京述职,拜见太孙殿下,长谈六次,从兵事谈到民政,从边患谈到内忧。那时,王某才知道天外有天,有时候需要跳出桎梏,才能看到更远更高。”
高拱听着王崇古的话,心里忍不住犯嘀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