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人才,不嫌多(2/4)
“大略?”
“殿下,奴婢举荐之人,其父为嘉靖三十二年三甲进士,历任马邑县丞、兰州知县、叙州通判。他自少跟随其父,居住边地,通晓军政边事。弓马娴熟,又好读兵书,善于谋略和用兵,文武双全。
十二岁就协助其父平定兰州蕃部叛乱,十四岁妙计降服叙州当地土司,十六岁以报效身领乡兵剿山贼巨寇。奴婢觉得不能以陈平贾诩比之,觉得当为大明之王景略。”
“王猛王景略?”朱翊钧笑了,“他当得起吗?”
杨金水毫不迟疑地答道:“殿下,奴婢觉得他当得起!殿下机明好断,纳善如流。潘应龙有王佐之才,锐于进取。如此大才,奴婢不敢不举荐给殿下!”
“潘应龙。”朱翊钧一字一顿地说道,随即一指旁边,“祁言,念一念。”。
“是殿下。”站在旁边的祁言马上应道,然后朗声念道:“潘应龙,原籍湖广潭州善化人,其父潘清亶从叙州府通判改任高邮知州,清廉公正,坏了扬州大盐商田家的好事。田家田化诚便勾结扬州府、南京某些官员,构陷潘清亶,使其下狱,夫妻双双横死在狱中。
事发时潘应龙刚中举人,正在备考会试,被田化诚意欲斩草除根,先夺褫了举人功名,收入大狱,准备如法炮制。
幸好其父潘清亶同科同乡等故交在南京任职,出手相帮,让潘应龙逃脱牢狱之灾,自此游荡在东南,谋取报仇之机。曾经化名潘十方,投在谭纶帐下以为幕僚。谭纶北调蓟辽,他留在东南,后入统筹局东南办为杨公公幕僚。”
杨金水脸色如常,好像祁言在念别人的事情一样。
等到祁言念完,杨金水恭声道:“殿下英明。”
“他在西苑外候着?”
“回殿下的话,奴婢未请令旨就把他安排在西安门候着,请殿下恕罪。”
“祁言,去把这位潘应龙叫进来。”
“是。”
朱翊钧双手笼在袖子里,继续跟杨金水说着话:“你在东南做得很好,可以说,没有你运筹帷幄,长袖善舞,胡宗宪剿倭会举步维艰,不可能这么快成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