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国库受得住吗?(2/4)

当然想了。

于是就恰到好处的,在高公清丈三镇田地大有所获,准备大行清丈时,出了蔡知府跪徐府门前的事情。

要是换做在嘉靖、正德、弘治、成化等前朝,这种事一出来,徐党跟高党早就人脑子打成狗脑子,中间再有人暗中推波助澜,结局可能是两败俱伤,然后胡宗宪为首的东南派坐收渔翁之利,稳稳当当入阁。

可是此事发生在本朝,发生西苑太子秉政的隆庆年间,除了数十位清流官员上疏弹劾徐阶之外,徐党、高党、太子一党的骨干和党羽们都老老实实的,一个都不敢下场。

舆论看着热闹,实际上就那么回事,掀不起多大的风浪。

为什么?

因为西苑的太子殿下态度不明啊!

他不吱声,三党中人各个装聋作哑,绝不公开表态。

徐养正想到这里,心里骇然。

他是嘉靖二十年的老进士,好歹也在嘉靖朝里熬了二十多年,京城、南京都待过,还因为弹劾严嵩吃过廷杖,被贬云南。

嘉靖朝先皇也是稳坐西苑,手段高明,可是朝中各党从来没有这么默契过。

徐养正心里在打鼓。

这可是涉及一位首辅、两位阁老、数位尚书的党争大事,要是换做其它朝,早就炸了。偏偏在隆庆朝,风平浪静,三方都不敢先出声,都在暗中揣摩着西苑那位的想法。

先皇有这样的手腕吗?

徐养正再一细想,心里有些惊恐。

似乎自新皇即位以来,再也没有过廷杖。

听说东厂锦衣卫那些掌刑的番子手,手艺都快要生疏了。

先皇狠辣敢shā • rén,时不时一顿廷杖,是杀了文臣的气焰,却助长了卖直邀名的风气。

他的好圣孙不仅敢shā • rén,还会诛心。

他才不会给你卖直邀名的机会,直接让你去边地做实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