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会编曲目的大才(2/5)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大明龙虎榜,可与前宋嘉祐二年丁酉科相媲美啊。

状元石麓公(李春芳),二甲第九名太岳先生(张居正),二甲第十一名椒山公(杨继盛),二甲第二十七名徐达斋(徐陟,徐阶之弟),二甲第八十名元美先生(王世贞),三甲第一百九十七名殷养实(殷正茂),三甲第二百名刘子和(刘应节)

人才何其多啊!”

其实还有一位,那就是原裕王府侍讲,曾经入阁却被朱翊钧赶走了的殷士儋,他正好在汪道昆前面一名。

只是此人心术不正,朱翊钧恶之,所以也就不提他。

汪道昆静静地听着。

“嘉靖四十年,你任福建按察副使,兼领海防兵备道,曾与汝贞先生和戚元敬一起打过倭寇?”

“是的殿下,学生与胡兵部和丰宁伯,曾经在福建并肩作战过。”

“可惜啊,听说先生在嘉靖四十一年年初被人弹劾,罢官离职。孤与先生失之交臂,甚是可惜。”

“学生没有这个福气,能在殿下麾下为国效力。”

“还有子理先生。他和汝贞先生,戚元敬,在得知先生来京后,向孤进书举荐,说你文韬武略兼具,勤勉务实、勇于任事,博学多才、刚毅多略。”

汪道昆欠身答道:“学生愧不敢当。”

“他们都是孤的股肱之臣,他们的为人,孤是知道的。所以他们的举荐,孤是相信的。太函先生的其它本事,孤暂且不知道,但伱写的几本昆曲剧本,孤倒是耳闻过。

有两目在禁内有演,尤其是《唐明皇七夕长生殿》,皇后娘娘和几位太妃是赞不绝口,直夸太函先生大才!”

汪道昆有些摸不清头脑。

太子殿下这样夸赞自己,到底什么用意?

朱翊钧继续说道:“先生的曲目剧本,传遍各地,四处传唱,齐声称赞。鉴川公进京述职时,曾向孤提及,河西偏远苦寒之地,也有戏班在唱先生的剧本。

虽然与京中、东南戏班相差甚远,但是当地军民百姓听得如痴如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