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示弱(2/4)
说着,孙万荣附到李尽忠耳边,将计划说了出来。
李尽忠沉吟片刻,下定决心道:“好,元帅的计策高明,就听元帅的。”
——
先前攻下营州之后,孙万荣抓到了数百大周军俘虏,此时正好用上了。
在孙万荣的安排之下,这数百俘虏早就开始以糠粥度日,十分磕碜。
当夜便有人将几个相对有影响力的军官抓了出去,其余被俘的士兵只当是要杀死他们,想要闹一闹,但一直食不果腹,也无力抗争。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军官不久后被完好无损地送回,他们的归来立刻成为了众俘虏关注的焦点。
其中一个军官向众人解释了情况:“契丹人先前闹了灾荒,赵都督又不肯赈济,他们这才谋反。现在朝廷派了大军平叛来了。”
“听说契丹人都有饿死的了,他们害怕朝廷天威,又没有粮食,所以准备向朝廷投降,但前提是朝廷得出粮食赈济。”
这一番话合情合理,符合一般营州底层官兵的亲身经历,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没看到大家都只能喝糠嘛?
这番话如同一剂猛药,众军卒因饥饿而萎靡的精神稍微振作起来,大家开始议论纷纷。
乐观主义者有希望朝廷大军尽快开到,打胜仗,救他们出去的;有希望契丹人能尽快投降,然后重获自由的;悲观主义者则害怕契丹与朝廷谈不拢,玉石俱焚,率先杀了自己这些俘虏泄愤。
谁也没有注意到的是,一同被带出去的那几个军官中,有两个没有幸存下属的人已经被掉了包了。
又过了一天,悲观主义者们不必悲观,因为情况好到乐观主义者都不敢置信。
有一个叫何阿小的契丹头领似的人物来到牢中,探望俘虏,甚至给周军俘虏们吃了一顿饱饭。
阿小面对着众人宣布:“没有粮食了,实在养不起你们这几百人,杀了你们,又恐怕得罪了朝廷大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