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二苏一王(3/5)
赵兴打量了一下三人,见他们面色十分平静,并没有因为面对他这个太子,又任何激动神色。
“不愧是历史名人。”赵兴感叹道。
他面前这三人都不简单,分别是苏轼、苏辙和王韶。
前两人不用多说,唐宋八大家,人家父子三人就占了三个。
而王韶论名气,确实比不过苏轼兄弟,但是单论对朝廷的贡献,苏轼兄弟加在一起都比不上他。
说起来王韶和苏轼兄弟很有缘分,他们是同年参加的科举,最后一同中了举。
今年三人又同时参加了制科,苏轼位列三等,苏辙是下等,而王韶落了榜。
要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展,王韶制科落榜后,选择了辞官,前往西北游历。
在西北游历期间,他了解西北局势和风土人情后,写下了著名的《平戎策》献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皇帝采纳后,命其主持开拓熙河。
在王韶的经营和攻略下,最终拿下河湟之地,为大宋开疆拓土两千余里,也是宋史上著名的熙河开边。
大宋自从太祖太宗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局面,形成了宋辽夏三国并立的局面后,几乎一直处在弱势的一方,别说开疆拓土了,就连原本的地盘都一丢再丢。
最后甚至被赶到了南边偏安一偶。
王韶可以说宋史上唯一一个为大宋开疆拓土的人。
他虽然是一个文人,却文武双全,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
赵兴对文武其实并没有明显的偏见,自古以来像王韶这样下马能治民,上马能打仗的,虽然算不上多,却也绝对不少。
而大宋因为重文轻武,文官领导武将,也涌现出不少有军事才能的文官。
然而这些文官打了胜仗就会升迁,基本再也没机会领兵了。
大宋军队战力不强,这一点也有很大的因素。
武将再厉害,各种掣肘,让他们难以发挥自己的实力。
文官中会打仗的终归只是少数,打赢了也会升迁回归朝堂。
大多时候都是不知兵的文官在领导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