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缘由(3/4)
因为商鞅的变法已经完成,秦国的强大已经被看见了,那么接下来就该考虑用一道诏书保“商鞅”后会造成的后果了。
儿子与自己离心离德,或许自己死后都不会多么费心。
值得么?
不值得。
用一个已经失去作用的“商鞅”,换取“儿子”对自己的“怅然若失”与“不再憎恨”,这很值得。
所以秦孝公没有留下诏书。
所以商鞅该死了。
若不是因为不想“黄鸟”的旧事重演,秦孝公最后甚至有可能一道诏书令商鞅殉葬。
“黄鸟”的歌声就如同悬挂在历代秦王头顶的宝剑,他们害怕于此,但也震怒于此,嬴稷如今没有直接对付陈氏,有他在纠结的缘故,也有“黄鸟”旧事的阴影影响。
那么有了陈氏的历史中,为何秦孝公保住了商鞅?
因为有了“陈氏”,商鞅还有作用。
什么作用?
在惠文王还未曾长成的时候,制衡“陈氏”,让陈氏不能够一手遮天的作用!
秦孝公一眼便看出来了“陈野”隐藏在内里的才华,也一眼就看出来了“陈氏”未来可能有的危险!
所以陈野成了惠文王的老师,所以他的女儿嫁给了陈野!
所以他才那么疼爱一个“外孙”!
对于秦王来说,一切的感情都可以用来当做“武器”,无论是用来捆绑的绳子,还是用来shā • rén的武器!
这便是一个王!
王从来没有感情,有感情的都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王,尤其是在这个战乱的时代,在这个吃人的时代!
惠文王时期,惠文王难道真的对他的父亲那么放心么?
不。
陈慎想到这里,嘴角带着冷笑,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对他的父亲放心的话,怎么会有那么多明里暗里对付陈氏的事情呢?
若是真的对陈氏放心,陈昭怎么会成了如今王上的伴读?如何会想让他成为王上的老师?
哪怕最后他的父亲想办法想要绕过这个事情,最后也不得不让四弟“陈守”去当嬴稷的老师,甚至让陈昭跟着嬴稷一同前往赵都邯郸?
怎么会最后让他的父亲成为辅国之首,一共七个辅国之臣,有近乎一半都是陈氏中人?
难道惠文王不知道,“烈火烹油”“树大招风”么?
他知道,所以他是故意的。
这些都是“政治”下的妥协罢了.
陈慎微微的闭上眼睛,包括之前一直不愿意去想的。
昭襄王元年的时候,惠文王崩殂的时候,为何没有对付陈氏,反而将陈氏架在了高处?
因为陈氏无论是对惠文王来说,还是对如今的王上来说都有用!
“芈八子”的存在,便是秦王最大的威胁!
惠文王太明白了芈八子的野心,也太明白“孝”这个字的压迫了!
所以他为嬴稷留下了一把刀,好用的刀。
“安国君陈野”
安国君陈野论身份,他是安国君,军功二十等,是国相,是秦孝公的女婿!是惠文王的兄长!
他是臣,但同样不是臣!
所以芈八子的“孝”压不住陈野,只要陈野在,嬴稷就可以慢慢发展,甚至惠文王太明白、太清楚陈野的性格了,他知道即便陈野哪一天坚持不住快死了,也会拉着芈八子一同去死。
这也是为何他留下一封“废后”诏书的原因。
多么善解人意的“惠文王”啊!
多么深厚的“君臣情谊”啊!
这便是隐藏在“锦里”之下的溃烂,这便是隐藏在情谊之下的血污!
陈慎没忍住自己的情绪,不由得伏在书案上痛哭不止。
他的父亲知道这些事情么?
肯定是知道的。
不然也不会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时候,让他早早的就做准备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