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得道矣(3/5)

但这已经足够了!

刘武最害怕的是什么?不就是陈氏的阻拦么?

而如今,陈氏不阻拦,皇帝有这样的意思,并且表示可以“歃血为盟”,这难道还不是什么情谊么?

刘武双眼含泪,跪伏在地上,望着长安城的方向,声音中带着悲痛。

“父皇,兄长。”

“刘武知错了!”

仰头望苍天,双目涕泗流!

后元八年春。

窗外的蝉鸣声不断的回响着,风刮过树梢的声音回荡在陈彼的耳边,他坐在拙身楼中,看着手中的书籍,最后深深的叹了口气。

“先祖当真是才华横溢啊。”

最开始阅读陈野留下来的“手札”时候,陈彼只觉着其中许多内容较为平淡,甚至有些繁琐。

当阅读过拙身楼中半数的书籍,之后再阅读这“手札”的时候,见这手札如同见到了深渊一般,如渊临止,深感其中恐怖之处。

当阅读过拙身楼中全部的书籍,在看着手札的时候,陈彼又觉着这书中的道理好似十分的寻常了。

但这次的“寻常”和最开始的“寻常”却不一样,这一次的寻常是“大巧不工”、“大智若愚”的那一抹平淡之意。

世上许多道理在总结出来的时候,都是十分浅显易懂的。

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后世中的一个公式。

E=mc

这个公式中一个只有三个字母一个符号,一个数字,可其中的道理难道你能够说十分简单么?

亦或者孟子所言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共只有八个字。

你能说这不是天下的至理么?

墨子的思想到了最后也唯有“兼爱非攻尚贤”这六个字,伱能说墨家的思想十分简单么?

道家的政治思想总结起来更是只有“无为而治”四个字。

简单而又“凝练”的思想核心,便是最大的道理。

此时的陈彼在将所有的书籍都阅读过后,心中便升腾起来了这些思路。

但脑海中的一切繁杂,却没有一个可以为“核心”的东西,这似乎是从陈氏的思想诞生之初就蕴含着的“错漏”之处,陈彼想要修补,却千难万难,无有丝毫头绪。

坐在那里许久的陈彼却恍然一笑,后将手中的书丢在一旁。

他的心乱了。

心乱如何悟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