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高端报业的筹划(2/5)

“意料之中。”杨文东点点头说道:“粘钩可是比便利贴还要更有价值,一个是当场就可以用,解决问题;另外一个是考虑到以后的问题。”

如果当初不是因为粘钩的生产成本更高,对初期投资,技术要求以及技术工人的要求都比较高,那他大概率会先做粘钩,而不是便利贴。

因为就爆火速度来说,粘钩显然更快;只是,自己那时候还是一个小人物,能不能保得住这个利益,也难说。

不像便利贴,可以一直苟着,直到自己都成为“实业大王”了,才被香港媒体知晓。

魏泽涛又说道:“香港市场有着赵生,我们这边也不用担心了,只负责好生产就行了;

我准备直接将粘钩送到湾湾、日本试一试市场;

初期我准备实行谁需要我就卖给谁的政策,等过段时间粘钩在亚洲国家爆火之后,再寻找独家供应商。”

“嗯,好,这次就先亚洲政策,等亚洲做好了,我们在考虑欧美。”杨文东点点头:“这才是正常的市场扩张路线,便利贴反而反过来了。”

按理说,一个产品的扩张,肯定是先在发源地,然后向外扩张,从周边国家再到远处,就香港的话肯定是先亚洲再欧美。

但当初便利贴的市场,杨文东只能勉强做好香港市场,其他的地方就只能随缘。

而美国3M公司是第一个发现这个机遇的,因此,到了今天便利贴的生产都是为了美国市场,其他欧洲日本亚洲市场也才刚刚开始准备试水。

魏泽涛接着说道:“粘钩的实用性很强,到了这些地区肯定也是能爆火的。”

“之前说的联系其他供应商,准备好了吗?”杨文东问道。

魏泽涛说道:“准备好了,我们的供应商管理团队与采购部门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里拜访了23家有点名气的塑料厂,其中差不多13家是符合我们要求的。

模具这一块,我们也单独下订了30副模具,再交给这13家公司,如果全部投产的话,一天的产能差不多能到达50-60万。我们自己这边一天是30万。”

“一天接近一百万?一段时间内也够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渠道那边的爆发是指数级的,初期肯定还会慢一点,不过也还是要准备好扩大生产的准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