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王畿之情(3/4)
“京畿节度使”李晔没空度假,带着宰相们和部分大臣西巡,主要在醴泉、武功两县。西门重遂本来不同意,但考虑到最近局势还算稳定,答应了,要求一天之内返回京城。
又派假子西门元元领马步军五千随行“保护”。
武功县处关中平原腹地。
尚书李溪骑在马上,马鞭指着奔涌河水,侃侃而谈:“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炎帝以姜水成,黄帝以姬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姬水便是此水。武王之讨帝辛,便在此渡河。”
“真是好地方。”风和丽日,李晔心情也相当不错。
姬水他略有耳闻,就是后世的漆水河,他丈母娘长大的地方,能不熟吗?
“那座山便是武功山。”李溪又指向云雾中的一座巍峨山峰,介绍道:“上古之时,后稷感泰伯禅让之恩,将秦岭最高山命为“泰伯”,寓意如山之寿。为纪功绩,又将泰伯山邻峰垂山命为武功山,斜水为武功水。这便是县名渊源,因喻示重大,自宗周以来,该县皆属王畿。”
“失武功一山一水,则五行更替,王室再难振作。”
“哈哈哈!”李晔又长知识了,赞叹道:“尚书真是学富五车啊,宰相名副其实。”
这一路走来,走到哪李溪解释到哪,像个专家型导游。
以前在宫里没见老头这么健谈呢。
但是话说回来,这地方耕地面积确实相当可观,而且灌溉还非常方便,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宝地,不用怎么辛苦就有很不错的收成。泰伯、武功两山一带,还可以作为牧场。
养牛放马什么的。
龙捷军新建六千骑士,一人双马,所需牧场很大啊。
长安附近的耕地不好占用,太浪费了,如果可以还是尽量放远一些。
“太尉,武功县百姓还种植药材?这真是……”李晔指着一处炊烟袅袅的村落,神色惊愕。村口那片地上种的东西,李晔再熟悉不过——专治风寒感冒、疟疾、月经不调的柴胡。
歪日。
唐代的农民已经有意识的种植经济作物?
“圣人久在深宫,不察民情。”杜让能指着那片柴胡园说道:“此民之本性,逐利。这些年战事频繁,药材用量极大,故民务之,以易所需。若不干涉,民皆离稻麦,则国本之动摇也。”
“不但关中,河北、中原、江南也有节度使遣人专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