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瓶颈(3/4)

方岩微微一怔,“什么问题?”

“人手。”

李牧云带着一种紧迫感说道:“您不是吩咐我,为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做准备吗,工厂和设备还好说,但我经过调查发现,想要达到大规模工业化的程度,就算我将全地球所有工程师招到公司里,人手依然差的很远。”

“按照银河系每年三百万台聚变反应堆的销量,我们哪怕只占据百分之一市场份额,也需要年产量达到三万台!而完成这个目标,需要数以百万计的工程师团队!”

……

蔷薇号再次开始跃迁,方岩和李牧云的通讯也就此中断。

站在舷窗跟前,看着外面流光四溢的虫洞,方岩陷入深深的思考。

尽管量子场聚变反应堆在技术层面已经突破,但实现大规模工业化,远比设计和研发复杂得多,地球现有的工程师数量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聚变反应堆的制造过程极为复杂,需要在极高精度下组装各种高科技零部件,一台反应堆的制造从原材料准备,到最终组装完成,大约需要8,000工时,而参与的工程师团队至少需要100人。

这些工程师还必须具备相当的科学素养和精密施工能力,普通技术工人根本无法胜任。

根据银河系每年300万台聚变反应堆的市场需求量,方岩粗略估算了一下,如果地球想要占据其中的百分之十市场份额,意味着每年需要生产至少30万台反应堆。

按每台反应堆8,000工时计算,30万台反应堆总共需要240亿工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